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专家、大众与知识的运用——行政规则制定过程的一个分析框架 (王锡锌、章永乐)(上)

  
  2. 手段的选择与优化
  这里实际包含了三个步骤:第一,认定所有达到目标的手段;第二,评估每种手段实现目标的有效程度;第三,挑选能最大程度实现所欲目标的方案。对于可供选择的实现目标之手段的知识,正是行政专家专业知识中核心的部分。在给定具体管制目标之后,有哪些可以选择的手段,这完全可以通过演绎思维方式而推出。而评估每种方式实现目标的有效程度,则需要对具体的行政管制情境有比较全面的事实知识,这种事实知识不仅仅包括过去和当前的利益分布状况——关于这些事实知识,在大众参与模型下是通过利益当事人参与而获得的——而且具有一个未来的维度,行政专家一般通过概率计算的方式,将未来的不确定因素转变成可以计算和预测的因素,而在这种风险计算上,行政专家无疑有更优越的技能。事实情境得到确定之后,每种手段实现目标的有效程度以及所需成本就可以被计算出。最后,行政机关根据成本-收益的比较来选择实现目标的最优手段。从美国行政管制实践来看,福利经济学知识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已经对行政机关最优化选择产生了很大影响。
  
  因此,我们能够看到,一旦越出价值选择的领域,专家掌握的系统化实证知识相比于大众所具有的知识来说,对于决定的理性化更具意义,并在促进理性的基础上证成行政权力运用的正当性。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发现这种“知识统治”或“专家统治”的样态无时不受到批评。在此我们先不谈论官员腐败等现实中可能发生的情况,而仅仅讨论理性类型的行政专家可能具有的弊病。我们发现,很多对于专家理性的批评都不够精当。第一种批评是“官僚主义”的孳生,表现为:分级审理原则的贯彻,必然会带来陡然增多的文件数量,可能会使得文牍主义盛行;强调履行职务活动必须在文件形式上求全的态度,反而会使得处理公务的效率降低;法规明确规定了官员的权限和职责,又可能产生对管辖之外的事情漠不关心,互相推诿,本位主义和宗派主义的消极现象;处理公务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意味着变人的关系为事的关系,又可能带来官僚式的冷漠态度,等等。应该承认,这些问题是理想类型的科层制也无法避免的,但是,这些问题本身就产生于科层制本身的形式理性,因为从实质理性的角度来看,形式理性本身就是非理性的。如果我们希望最大程度发挥科层制的形式理性特征,就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忍受它对实质理性的漠视。第二种批评是“专家专制”与反民主的特征。这一批评也过于笼统。科层制组织带有强烈的形式理性特征,因此既可以成为民主的工具,也可以成为极权主义的工具,关键在于如何实施控制。专家所具有的天然倾向是,把所有的价值问题都化解为技术问题来处理,因此漠视了大众自身的价值选择,在这个意义上,专家可能具有反民主倾向。但其在技术领域内运用知识的行为,乃是中性的,如果控制得当则可以为促进民主价值而服务。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