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学思考

  

  四、发展中国家有关知识产权的认识误区和政策建议


  

  信息技术时代,知识产权问题日益提到了发展中国家的议事日程。一方面,随着因特网和数字化信息通讯产业的发展,一个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有扩大趋势,而随着全球化进程,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因此即使发展中国家试图回避知识产权问题,也不可能做到;另一方行面,随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开放,外国资本与技术大量涌入并要求专利保护,这与发展本国技术存在着冲突,因此即使发展中国家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如何具体实施仍需进一波步研究。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开发与技术扩散等方面尚存在许多认识误区,只有矫正这些认识,才能做出正确的政策选择。


  

  误区之一,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仍处于较低级层次,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要求不高。在不同产业尽管技术水平有差异,但可以通过专利等制度安排推动技术创新。从过去50年间欧美国家的经验来看,它们不仅在高新技术领域重视知识产权问题,在农业、医疗、原材料加工、制造业中也十分重视知识产权,使得许多传统产业在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中保持了领先地


  

  位及赢利性。发展中国家在农业和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正是由于忽视了对知识产权的确认和保护,使得技术创新长期以来存在投入不足、技术人员分散、信息


  

  不通和重复研究等问题,由此也影响了这些产业生产力水平和竞争力的提高。为此,要制定有关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政府要担当融通资金的任务。许多技术研究历时漫长,投资巨大,难以在资本市场上融资,政府应对这类活动投资,提高其预期收益率,降低其风险。其次,政府应加大对高校理科、工科甚至文科实验基地的支持,这不仅意味着对私人部门提供外部性或补贴,而且反过来还会刺激私人企业参与或赞助一些基础性研究活动,同时促进研究成果的生产性转化。此外,政府应提供更有效的途径促进技术研究人员在大学、研究所和企业所属的研究部门之间的流动,鼓励一部分人员从纯学术领域向产业界流动。这不仅促进了体现在研究人员身上的隐性(tacit)知识和技术的转让,而且营造了竞争性的研究环境。


  

  误区之二,在总体技术水平落后的格局下,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主要关注近期发展目标。在现行专利制度下,技术跟随者其实有很大的市场获利空间。发展中国家可以充分利用不同产业中需求弹性和技术状况,确立可行的市场定位和技术创新序列。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剧烈的国际竞争压力下,把对技术创新活动的支持度与该活动可能带来的“财富效应”联系起来,要求企业和研究机构中的研究与开发活动能够收效显著、快捷,并不断地进行进度检查。对此经济学界已经产生一种很深的担忧,即政府对于研究与开发活动的急功近利思想正在产生不良影响,使得许多原本可以进行得更深入的科学研究活动因为短视的目标而过早结束。一些政府支持的研究活动过分强调“贴近市场”,以致破坏了整个科学研究的内在周期。此外,不同技术间的相互联系比高度分散化的资产组合中各种金融工具间的联系要紧密得多,因此过分注重研究与开发活动的短期效应会扭曲风险融资导向,对各个互补的研究领域的进展产生负面影响,也会造成预期可望实现的重要创新被延迟。为此,发展中国家政府应全盘考虑提高人均GDP增长率、保护环境、促进人文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经济安全等多项目标,发挥知识产权体系的“信号桩”功能,形成一个立足长期的技术创新政策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意想不到的技术冲击及时做出反应,在国际技术竞争中保持应变能力。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