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我国环境税设计的区域性分析

  1、将东部地区1991年~2005年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人均次数作为被解释变量(Y),将代表经济发展水平的年人均GDP作为解释变量(X), 描出样本变量观测值的散点分布图。如下所示:
  图3:东部地区样本变量观测值散点分布图(略)
  可看出,在1991年~2005年期间,我国东部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次数和人均GDP(即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较明显的负线性关系,两者间具有反向的变动趋势。由东部地区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人均次数(Y)和年人均GDP(X),建立双变量线性回归模型:Yi = β0 + β1Xi + ui 。对模型的估计结果为:
  Yi = 253.9748 - 0.0102Xi
  t = (10.9995) (-5.3767)
  SE = (23.0897) (0.0019)
  R2 = 0.6898
  从估计结果看:首先,R2=0.6898,说明总离差平方和的68.98%被样本回归直线解释,还有31.02%未被解释,因此,样本回归直线对样本点的拟合优度一般。即在东部地区基本可以用年人均GDP解释环境质量变化效果。
  其次,β1的t值的绝对值等于5.3767,取显著性水平α= 0.05,在自由度为v = 14-2 =12下,查t分布表得:t0.025(12)=2.1788, 回归系数显著不为零,表明东部地区人均GDP对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次数有显著影响。
  再次,回归系数 = -0.0102,符号为负,表示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与破坏次数随人均GDP的变化呈反向变化,已经位于EKC曲线的右侧。但是 数值还很小,表明东部的经济发展刚刚脱离初级阶段,环境与经济的演替关系也刚刚进入良性循环。
  2、将西部地区1991年~2005年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人均次数作为被解释变量(Y),将代表经济发展水平的年人均GDP作为解释变量(X), 描出样本变量观测值的散点分布图。如下所示:
  图4:西部地区样本变量观测值散点分布图(略)
  可看出,在1991年~2005年期间,我国西部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次数和人均GDP(即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较明显的正线性关系,与东部正好相反。由西部地区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人均次数(Y)和年人均GDP(X),建立双变量线性回归模型:Yi = β0 + β1Xi + ui 。对模型的估计结果为:
  Yi = 129.3358 + 0.0081Xi
  t = (26.5366) (7.7426)
  SE = (4.8738) (0.0011)
  R2 = 0.8218
  从估计结果看:首先,R2=0.8218,说明总离差平方和的82.18%被样本回归直线解释,还有17.82%未被解释,因此,样本回归直线对样本点的拟合优度较高。即西部地区用人均GDP解释环境质量变化效果较好。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