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我国环境税设计的区域性分析

我国环境税设计的区域性分析


朱姝


【摘要】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社会各界都在积极探索治理之道,而税收手段的运用无疑是政府进行环境保护的有力工具。实践证明,环境税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实施已取得较好效果。我国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应考虑各地区现有环境状况的特点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税制和发展模式。本文运用详尽的统计数据资料、计量分析工具,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环境污染的现状进行了剖析,试图提出我国区域性环境税设计的思路。
【关键词】环境税;区域性;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全文】
  理论界关于如何在我国建立环境税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然而时至今日,政府仍没有推出环境税政策,原因在于我国的特殊国情使得目前引入环境税还有许多难点,其中较大的区域差异就是一个很棘手的税制设计难点。如何将东中西部进行统筹规划,建立起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经济体系,不仅有助于丰富完善税收理论,充分发挥税收作用,还是适应当前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这也正是本论文研究的价值所在。
  一、环境污染具有区域性的理论基础
  (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环境经济学家Grossman和Krueger根据经验数据发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程度之间的关系可以描绘成一条倒U形曲线,并将其命名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EKC通过对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指标间的演变模拟,能够得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演替关系的计量模型,不仅揭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变化的一般规律,还可以对现行环境政策的绩效进行评价,为制定科学的经济政策和有效的环保措施奠定依据。
  图1:环境库兹涅茨曲线[1]①(略)
  (二)EKC的基本涵义
  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经济发展初级阶段,资源耗费量低,环境污染的水平也较低。当进入经济起飞阶段时,以发展技术含量低的粗放型工业为主,资源耗费就会超过资源再生,环境污染加剧。随着经济结构的改变,经济发展进入高级阶段,污染产业停止生产或被转移,高科技等新兴产业涌现,成为经济发展主要贡献力量。同时,经济发展带来的积累使环境治理投入力度加大,人们的环保意识也逐渐增强,污染物排放逐渐趋缓,环境状况开始改善。这样就形成了一条倒U形曲线。
  (三)EKC的政策意义
  从纵向看,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于环境会有不同的偏好,环境质量会经历一个先恶化再改善的过程。即在工业化的起飞阶段,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环境恶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经济发展就会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从横向看,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人们的收入水平不同,对于环境的偏好也就不同。一般说来,人均收入水平越高的国家或地区,人们采取行动保护环境的愿望就越强烈。反之,则有可能牺牲环境资源,而偏向于追求经济发展摆脱贫困。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