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比如“案卷笔录中心主义”。“法庭审判以案卷笔录为中心”这一现象,表面看来可以用证据法的基本理念来予以解释,比如中国刑事证据法中没有规定传闻证据规则、没有确立直接言辞原则、缺乏强制证人出庭作证规则、国家对证人保护不力、证人不出庭没有法律后果等。针对这些原因学者们曾提出过一系列的立法对策,甚至有学者提出让证人在自己家中通过双向传输设备进行作证,改变证人的容貌,改变证人的姓名或声音,甚至在幕后作证等建议,立法建议中的这些手段和方法都是西方国家和法制发达地区惯常使用的。“此岸世界”存在如此之多的应然判断、价值判断;“彼岸世界”的问题何在?在彼岸世界存在一个问题尚待研究和发掘,即“控方的证人什么不出庭作证”。
一位律师朋友告诉我,他最近写了一篇小文章,是关于证人为什么不出庭作证的问题。他选取的角度是,在中国目前的公检法关系的格局中,证人出庭是一种反常现象,不出庭才是正常现象,他的论文中没有得出任何的应然判断,而仅仅是对现实状况的一种描述。在中国目前的公、检、法关系中,侦查秘密进行,整个刑事诉讼以案卷笔录为中心。获取口供并将其予以固定,然后围绕口供获取其他证据,并使证据形成闭合性锁链,一旦证据能够形成闭合性锁链,那么案件的侦查到此结束,批捕即告结束,定罪量刑也即告结束。很多刑事案件中,一旦犯罪嫌疑人被批准逮捕,公安机关便认为案件已经告破,立功大会、嘉奖大会就可以在公安机关内部召开,有时候甚至连收缴的赃款赃物都处理了。侦查程序结束之后,公安机关将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院审查起诉后再移送法院审判,在这种流程中,检察院、法院只是对侦查结论进行确认而已。如果法院经过审理认为证据不足,或认为侦查程序中存在违法行为,甚至胆敢认为证据不足需要做无罪判决,那么它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自己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的法律关系。考虑到我国公安机关的政治地位较高,是法院的实际领导者,检察院的
宪法地位比较高,是法律监督者,让法院担当排除非法证据、做出无罪判决的角色,缺乏足够的政治权威、
宪法权威,中国证人出庭作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被搁置了下来。中国的刑事审判中,如果证人证言前后矛盾,法院为避免节外生枝,宁愿相信证人所作的庭前笔录,也不愿让证人出庭并做出与先前笔录相矛盾的当庭证言。这位律师从这样的角度揭示了证人为什么不出庭,或者说法庭上为什么见不到证人的原因。
这篇文章中的观点不一定能够被所有人接受,但是它却揭示丁“彼岸世界”中的一个常见问题,即为什么证人不出庭作证,难道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原因真的像我们许多学者指出的那样简单吗?刑事证据法中缺少相关规则的设置导致证人不出庭作证,如直接言辞原则、传闻证据规则。这是对问题产生原因所作的一个简单的逻辑判断,其实问题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这里给各位举的两个例子试图向各位说明,中国目前的法学研究面临着一种两个世界的困境:一个是价值判断的世界,一个是客观存在着的问题世界。可惜的是,我们现在大多数学者都是在第一世界中奔波挣扎,在第二世界中辛勤耕耘并作出自己学术贡献的学者少之又少,甚至连具有这种意识的学者都不是太多。
这是一个不短的开场白,现在我有必要做一个简要的归纳。我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即证据法学科的研究不管是从规则的制定、学科的构建,还是从两对世界的客观存在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问题,即我们未来的证据法学往何处去?未来的证据法学应该选择怎样的道路?这是困扰当今学界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我选择了证据法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作为今天演讲的主题。
对此我有两个基本的判断:第一,我国现今面临的最大问题,与其说是法制问题,不如说是法学问题。我们一方面应当看到,证据法在法制的层面上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很多司法实践缺乏规则的指引;但是我们也不要忘记硬币的另一面,即我们证据法学的学术研究本身也存在重大问题,值得反思。第二,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学术研究不存在缺乏资料的问题,我们缺少的是方法,缺少一种科学的研究证据法学问题的方法。到现在为止,来自西方的资料越来越多,仅证据法学教科书已经翻译了多本;各国的刑事诉讼、民事诉讼教材都已经被翻译成中文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如果各位还需要了解更多的关于证据法学方面的知识,还可以去国家图书馆,证据法方面的本月新书在那里都可以找到;再加上我国相关学者走出国门赴外讲学、访问带回的书籍资料。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司法实践中的资料收集更是不成问题。法院的案例、判例、判决书大量在互联网以及相关刊物上出现;法官的访谈,办案资料、律师的办案心得、访谈纷纷出版;我们可以随意到任何一个法院调研,了解实践中存在什么问题。总之,今天的研究资料早已不是问题,但是我们的学术研究为什么裹足不前?我们的学术研究缺什么呢?其实我们的学术研究缺少的是方法,缺少一种科学的研究证据法学问题的方法。迄今为止,研究方法的限制决定了证据法这个学科最后能走多远。没有科学的方法,没有恰如其分的方法论加以指引,我们会在众多的、浩瀚的资料面前望洋兴叹;会面临中国的问题我们会发出慨叹,问题为什么如此之多以至于层出不穷,解决的方案却又捉襟见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