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经济法学漫谈:正义、效率和社会本位(中)


前引 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二、三卷),第145页。

詹姆斯·M·布坎南、戈登·塔洛克:《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陈光金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08页。

《孟子·卷十一·告子章句上》

See D. K. Lewis, Convention: A Philosophical Stud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9.

See Geoffery M. Hodgson, Economics and Utopia: Why the Learning Economy is not the End of History, Routledge, 1999, Preface, PXV.

表述参考了张维迎:《博奕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P15页。

See M. Olsen, 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Public Goods and the Theory of Group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3.

参见 邓峰:《合同的经济结构与社会治理机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出站报告,2003年。

对其他机制的探讨,可以参见 张维迎:《法律的信誉基础》,《经济研究》2002年第1期;R. C. Ellickson, Order without Law: How Neighbors Settle Dispute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Eric A. Posner, Law and Social Nor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以及 前引邓峰:《合同的经济结构与社会治理机制》。

有学者对此已经有梳理和批判,参见 史际春、陈岳琴:《从市民社会到经济国家——由民商法到经济法的时代跨越》,《中国法学》

有学者不加分析的说,“市民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得以确立的重要基石”,参见 马长山:《市民社会理论:法学现代化及法治研究的新视角》,《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不知道这一论断从何而来,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理论的批判是一个基本常识。

约翰·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姚大志译,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33页。

参见 方朝晖:《市民社会的两个传统及其在现代的汇合》,《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

Aristotle, Politics, Book 3, Chapter9.

哈特:《法律的概念》,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158页。

非独大陆法系为然,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各国法律都受到了这一运动的影响。霍维茨在他天才般的著作中指出,在1780――1860年之间,美国的法律经历了一个“转型”,体现在法律的工具理论、财产观念的变化,“私法”成了政治工具,合同的泛滥(triumph),以及商法地位的地位上升,谈判成了交易的核心,等等。他将其归结为“法律形式主义”的兴起。See Morton J. Horwitz, The Transformation of American Law: 1780—1860,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7. See also Lawrence M. Friedman, History of American Law, Second Edition, Simon & Schuster, 1985.

See Polivios G. Polyviou, The Equal Protection of the Laws, Duckworth, 1980, P7—15.

See Richard Norman, Free and Equal: A Philosophical Examination of Political Valu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P58.

与共相之间的关系,参见 Williams, The Idea of Equality, in Laslett and Runciman, eds., Philosophy, Politics, and Society: A Collection, 2nd series, New York : Barnes and Noble, 1962, Pp110—31

参见 伯纳德·施瓦茨:《美国法律史》,王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24页以下。

诸如此类的探讨,参见 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毛寿龙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P111―112。

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译,三联书店 1989版,第336页

See Ernest J. Weinrib, The Idea of Private Law,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P22—53.

参见 迈克尔·D·贝勒斯:《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3页; H·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1996年版,第124页以下。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