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麟教授在1983年主编的《宪法学》(以下简称83版教材)是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后国内第一部宪法学统编教材。它的出版在我国宪法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奠定了中国宪法学教科书的基本框架和体系[5],这样一个体系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以前,都成为同类宪法学教材的模板[6],之后编写的宪法学教材或多或少都受这个体系的影响,足见其在学界的广泛影响力。周叶中教授主编的《宪法》(第二版)(以下简称05版教材)是对同样是由他主编的于2000年出版的《宪法》进行了修订的基础上再版的宪法学教材,在保持原有基本框架不变的情况下,对部分内容进行了局部调整。与2000版的《宪法》一样,05版教材属于“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是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同时也是被很多高校指定为法学专业本科生适用的教材。有学者曾对05版教材的前身——2000版的《宪法》做过研究,认为该教材在为建设中国宪政大厦提供智力支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理论体系方向迈开了一大步,并从“整体性与系统性”、“理论性与实证性”、“静态宪法与动态宪法”、“继承性与创新性”四个方面对其特点进行了概括。[7]经过修改后的05版教材延续了此特点,而且更加重视理论阐述,不但使宪法基本理论趋于完善,而且吸收和增加了政治文明、私有财产权保护、人权保障等最新的宪政实践和宪法理论成果。笔者拟从对这两版教材的比较中分析宪法学教材建设与宪法学研究的关系。
1、构建的宪法学体系不同。
我国宪法学界关于宪法学体系的研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建国后我国的宪法学体系是上世纪50年代初从苏联引进,略加本土化后在我国形成的体系,一直延续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82宪法的实施,在我国老一辈宪法学家的著作和教材中形成了具有中国学派的宪法学体系。如83版教材就是这种体系的集中反映。
83版教材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和法的学说为指导,系统地论述了宪法的概念、本质和历史发展;介绍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宪法——资本主义宪法与社会主义宪法所规定的政治制度的内容和主要特点,对资产阶级国家的宪法学采取了比较分析和历史分析的方法,既不轻率地予以全面否定,也并非不加批判地照搬原文,而是比较科学客观地加以论证;全书重点根据82宪法的条文内容和基本精神作了全面介绍和学理阐述。
该书共分为五编:绪论、国家制度、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除绪论外,其他四编基本是按照82宪法典的立法的条文顺序来安排内容的,属于注释宪法学范畴。尽管83版教材“在宪法学基本范畴、体系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成为体现中国宪法学学术特色的重要范本,在一定意义上创立了中国学派的宪法学体系”,[8]但我们不能对其缺陷视而不见,缺陷之一在于教材所体现的宪法学的政治色彩浓厚,总体上没有摆脱“政治”宪法学的基本框架与体系;缺陷之二在于理论部分没有占到应有的比重,对具体的宪法制度缺乏理论指导。上述缺陷由此教材所处的那个时代特定的政治、法律需要和具体社会环境所决定,由宪法学研究的内容局限性所决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的宪法学研究经过十年文革的浩劫,从停滞刚刚走上正轨,理论框架简单沿袭于苏联宪法学,加之我国82宪法刚刚颁布实施,有必要在教材中对现行宪法的条文和基本精神进行解释、论证与宣传,一定程度上83版教材承载着在法科学生中介绍和普及我国宪法规范和宪法制度的功能,属于宪法教育的一部分。
随着宪法学研究的繁荣,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我国的宪法学者开始对传统宪法学体系进行反思,从多个角度纷纷提出重构宪法学体系。[9]在对宪法学体系的重建构想之中,很多学者主张以权利和权力为中心重建宪法学体系。[10]与宪法学界关于宪法学体系重构的热火朝天的讨论相适应,很多宪法学教材在体系上也改变了从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沿袭下来的基本停留于解释和论证中国现行宪法条文的状况,05版教材可以成为这方面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