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顺序与时限原则。这是指制度设计与组织实施的各个程序性步骤应当按法定顺序和在一定时间限度内进行。这一原则在资本市场尤为重要,因为资本市场制度往往影响市场上资产价格的确定,如果没有较为确定的时间限制,由此引起的不确定性必然导致市场较大的波动。
五是救济与申诉原则。为了防止行政机关通过强制性的制度设计与创新损害利益相关人的权益,保障参与原则落实,及时弥补制度设计与创新可能存在的缺陷,在制度设计的程序中应包含救济与申诉的程序安排,即利益相关人有权依法向设计与创新主导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机构就制度设计与安排提出复议申请,受理机关依法进行复查和裁决。
四、逐步建立以告知、听证和向公众咨询为主要内容的制度设计程序化机制
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应按国务院制定的“十一五规划”要求,遵循《
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的有关原则,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率先在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过程中逐步建立以向公众咨询、告知和听证为主要内容的程序化机制。
制度设计与组织实施程序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和步骤:
1.制定制度建设规划。为使我国资本市场最终摆脱政策市的特征,真正发挥市场基础性的作用,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参照《
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第
六条的原则,对制度建设进行长、中、短期规划,并予以公布。制度建设规划的制定必须遵循法定程序。
2.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是制度建设的前期工作,是制度最终形成的根据,应列为制度建设的必须程序。制度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应做到规范、完整和科学,主要内容应包括制度模式、目标、经济条件、技术条件、风险评估等。
3.起草。起草是将制度设计文本化,是制度赖以形成的基础,也是制度组织实施的依据,因此是制度建设最重要和基础性的阶段。
4.通告。制度设计的草案应在具备权威性的媒体、网站等进行公告,并以正式文告的方式告知利益相关人或相关机构。目前证监会一般在官方网站上公布规则性文告。
5.听证与咨询。听证与咨询安排是程序正义中参与原则的要求。行政主导机关可以要求利益相关人或相关机构在一定的时限内就草案提供书面或口头意见;另一方面,行政主导机关必须就重大的制度安排举行听证,或者如果有利益相关人提出也须举行听证。
这一程序的组织形式有三种:正式方式、非正式方式、协商方式,分别可适用不同情况。
6.修正。经过听证、调研、论证和咨询以后,原有草案必须依据这些程序中的原始记录作为唯一合法依据进行修正,以体现利益相关人的意见和权益要求。在修正后的正式文告中应说明修正的原因、不能修正的理由,落实公开性原则。
7.公布与组织实施。完成制度设计应以文告方式予以公布,程序性安排中须确定法定的公布对象、公布途径和公布时间,未经公布的制度安排不产生任何法律效力。
实践证明,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尊重民主原则、遵循科学规律,就能避免走弯路、付出较小的代价,得到良好的改革效果。以股权分置改革为例,前两次之所以失败、最近的改革之所以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与决策的程序性和科学性有关。股权分置问题是资本市场历史遗留的重大问题,涉及到投资者的根本利益。对这样重大的问题决策,前两次都过于草率。最近一次的成功可以说得益于“非正式”地经历了程序化论证过程。例如,在正式股改前长达4年广泛征求意见,曾涌现成千的官方与民间改革方案。这些讨论与论证,为2005年以来实际股改中多样性的对价方案提供了理论基础。
我国资本市场制度设计:回顾与评价
一、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变迁的基本模式
制度设计与创新变迁中制度供给结构可以是博弈参与者纯粹自愿形式,也可以是完全由政府主导形式,或者不同程度的半自愿半政府结构。供给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制度设计的方向和模式、以及制度未来演进的路径。根据供给结构的差异,可以将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变迁的模式分为三类:市场诱致的自然演进型、政府强制的行政主导型以及混合型。
1.市场诱致的自然演进型变迁。自然演进型的制度变迁指市场主体因应技术和环境条件的变化,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某种可以改变现有成本—收益状况的制度及其变化。
这类制度变迁的主要特点是,制度设计和形成不依赖于被独立授权的行政部门,政府行政部门的作用只是协调和许可。从制度供给的结构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利益团体和个人等博弈参与者之中,中央政府只起审核与许可的作用,地方政府起推动与协调作用,利益团体主导制度的设计与实施。我国证券交易所早期的成立与发展是市场诱致的自然演进型变迁的典型案例。
2.政府强制的行政主导型变迁。行政主导型的制度变迁指“由政府命令或法律引入和实行”的制度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