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新论
New viewpoint on the logic structure of legal norms
邹爱华
【摘要】将法律后果界定为法律规范的逻辑构成要素,不仅与法律规则和法律部门的划分理论相矛盾,而且与立法、执法和司法实践相冲突。法律后果中应包含奖励,有肯定性法律后果和否定性后果。规范适用的条件应是法律规范的逻辑构成要素。法律后果要素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只由规范适用的条件(或称为假定)和行为模式(或称为处理)构成。
【关键词】法律规范 逻辑结构 规范适用的条件 行为模式 法律后果
【全文】
关于法律规范 的逻辑结构,目前在法理学界有三种观点,第一种是传统的三要素说,认为法律规范由假定、处理和制裁三部分组成;[1](P279)第二种是两要数说,认为法律规范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构成;[2](P37)第三种是新兴的三要素说,认为法律规范由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构成。[3](P72)笔者认为这三种观点都存在着需要商榷的地方。本文在分析这三种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管见,以求教于方家。
一、 现有观点的评析
1.这三种观点都认为法律规范的核心要素是对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即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都认为法律规范的逻辑构成要素中包括法律后果部分;都认为法律规范是内容,法律条文是形式,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法律条文可以包括几个法律规范,一个法律规范可以体现在几个法律条文之中。
笔者认为法律后果不是法律规范的逻辑构成要素,如果将法律后果界定为法律规范的逻辑构成要素,不仅与法律规则和法律部门的划分理论相矛盾,而且与立法实践相冲突。
其一,授权性规则没有规定法律后果,义务性规则也不一定有法律后果。有的学者认为法律规则“按照行为模式的不同,分为授权性、命令性和禁止性三种法律规则,或者分为授权性与义务性(令行禁止)两种,这里讲的授权包括授予权利或授予权力。” [2](P38-39)有的学者则认为法律规则从“内容上看可以将它分为授权性规则、义务性规则和职权性规则” [4](P206)三种。还有的学者认为法律规则 “按它规定的实体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 [3](P72)。笔者认为学者们的表述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内容相同,都认为法律规则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授权性规则是指示人们可以作为、不作为或要求别人作为、不作为的规则。授权性规则的作用在于赋予人们一定的权利去构筑或变更终止他们的法律地位或法律关系,为人们的自主行为和良性互动提供行为模式,为社会的良性运作和发展提供动力与规则保障。授权性规则的特点是为权利主体提供一定的选择自由,对于权利主体来说不具有强制性,它既不强令权利人作为,也不强令权利人不作为,相反,它为行为人的作为、不作为提供了一个自由选择的空间。” [4](P206)从以上引述中我们可以得知授权性规则中既不包含否定性后果——制裁,也不包含肯定性后果——奖励。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
《婚姻法》,涉及到其他法律时也使用简称。)第11条规定 : “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因胁迫而结婚的人可以申请撤销该婚姻,也可以不申请撤销该婚姻,不管他(她)如何行为,法律既不会奖励他(她),也不会制裁他(她) 。“义务性规则是直接要求人们作为或不作为的规则” [4](P206)。如果人们出色地为了应该为的行为,法律可能会给予奖励,但不绝对。例如法官秉公执法,依据《
法官法》第
28条应给予奖励。但只是很好地赡养父母和抚养子女的行为不会受到法律的奖励。如果人们为了不应该为的行为,法律一般会加以制裁,但也不绝对。对民事责任的追究,需等权利人自己提出来;有些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追究,也需等权利人(或称为受害人)自己提出来,如果权利人自己不提出来,无法追究违反义务的人。例如,
《婚姻法》第
3条第2款规定:“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第46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
22条规定:“有下列侵犯他人人身权利行为之一,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四)虐待家庭成员,受虐待人员要求处理的;……”《
刑法》第
260条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丈夫殴打了妻子,如果妻子不与丈夫离婚,丈夫就不会承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妻子如果不向公安机关提出请求,公安机关无权对其丈夫进行行政处罚,丈夫也不会承担行政责任;如果殴打的不严重,即使妻子告到法院要求追究丈夫的刑事责任,或者殴打的很严重,而妻子不告到法院,丈夫也不会承担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