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博弈结构、“无交易”命题与科斯定理

  当然,如Fudenberg & Tirole (1991,277)所指出,上述结果本质上依赖于严格正密度假设。如果卖方成本和买方评估分别是离散分布,以 的概率 ,以 的概率 ,以 的概率 ,以 的概率 ,并且 , , ,那么存在一个谈判机制(譬如卖方给出一个“要么接受要么走人”的出价,买方接受或拒绝),使得交易结果是有效率的并且满足个体理性、激励相容和预算平衡条件。其中, 类型的卖方出价 并当且仅当 时卖掉; 类型的卖方由于 故而出价 并总能卖掉。
  McKelvey & Page(2002)一般化了Myerson-Satterthwaite定理,使结论成立的范围扩展到非线性效用和可分物品;并且,他们表明“无交易”结果会呈现出“现状倾向(status quo bias)”,即倾向于产权的所有者。
  走出“囚徒困境”?
  让我们回到一般的博弈 中来。图一是众所周知的囚徒困境博弈,其纳什均衡,也是占优策略均衡 的结果(6,6)帕雷托劣于 的结果(7,7)。在一次性博弈中,我们有足够理由相信这是博弈的合理进行 。而非合作博弈的性质决定了,无论博弈者之间如何进行信息交流(communication),因为没有办法形成有约束力的契约或承诺,博弈的结局只能是如此,除非是他们之间存在如Bicchieri & Green (1997)所说的类似于心电感应那样的相关性。
  
  
  
  
  
  
  
  如何走出囚徒困境?经典博弈论和进化博弈论分别指出了几种可能 。经典博弈论中,主要的思路是引入重复博弈,不完全信息或非完全理性。我们这里只讨论重复博弈(另外的情形类似)。
  注意到经典博弈论中重复博弈是“一个博弈”,从而重复的囚徒困境在“四人帮”模型或在无限重复模型中才会出现由触发策略或针锋相对策略以及声誉效应等等导致的合作结果。“一个模型应该试图抓住那些被博弈者认识(perceive)到的现实的特征;它不应该必然地把目标定在描述一个外部观察者所认识到的世界,虽然这两种感知和理解之间明显地有关联”(Osborne & Rubinstein, 1994, 135)。如Osborne & Rubinstein (1994,14)所强调的,我们用重复博弈还是单阶段博弈分析一个局势,取决于博弈者是否认为每阶段的行动与后面阶段的行动有关联。那么,博弈者是如何“共同认识到他们进行的是一个重复博弈”就非常重要了,而我们在现实社会中的很多努力(成本)实际上就是为了使单阶段的囚徒困境变成“重复的”。
  进化博弈的解决方案中,针锋相对策略只是弱稳定而非严格进化稳定策略(实际上任何策略组合都不是);但在贴现的重复囚徒困境博弈中,如果博弈者会犯错误,那么进化稳定策略存在。但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进化观点对“无交易成本”是一个修正(见后文)。
  斯坦克博格展开
  利用子博弈完美均衡的概念,我们可以对任何策略型博弈 给出一Stackelberg 解。将博弈者编排成一个顺序,每个博弈者依此顺序行动,后行动者能够观察到前面者的行动。这样就形成一个完美信息动态博弈。这个完美信息动态博弈的子博弈完美均衡就是原策略型博弈的Stackelberg解。
  
  
  
  
  
        图二
  利用Stackelberg 解,Brams (1999)认为,即使是占优策略,有时也未必是合理的,因为它可能导致非常低效率的解。图二的博弈中,M是第一个人的占优策略,因此第二个人会选择M,纳什均衡(M,M)的结果(4,4)远逊于(9,9)。如果把策略型博弈看作人们的行动难以观察而并非一定是同时行动的博弈场景的描述(Osborne & Rubinstein,1994,14),那么某一方博弈者可能就会有非常强的激励做Stackelberg领导者,以使博弈的进行能够实现帕雷托优超的结局。所以,他强调第一个博弈者会努力使博弈成为完美信息的展开型(图三)而不是不完美信息的展开型(图四)。当然,并非所有博弈都能用这种方式行得通,譬如囚徒困境博弈。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