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快发展终身教育。建立健全终身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制定发展规划,统筹资源,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进程,建立终身教育体系。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六)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巩固。6~14岁人口都能按时入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城区低于2%、农村低于3%。
(七)认真执行中小学布局规划。农村学校布点合理,办学容量适应需要,提高办学效益。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按计划推进,学生食宿条件全面改善。实施城镇中小学扩容工程,“大班额”现象基本消除。城区义务教育择校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八)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配置。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完善,着力缩小区域内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差距,完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基本均衡。
(九)关注弱势学生群体教育政策落实。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完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经济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资助体系健全。
三、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
(十)职业教育战略地位落实。制定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并将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职业教育统筹协调机制,职能部门责任落实。在政策导向、资源配置等方面重点保证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宣传机制完善,中职学生资助政策落实。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良好。
(十一)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得到增强。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功能定位明确,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完善。中职学校具有与专业设置相配套,满足要求的校内实训设施设备,有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专业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0%以上,专业教师中“双师型”的比例达50%以上。
(十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提高。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双证书”率达95%。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对接企业用工需求,调整优化学校专业结构,专业设置的适应性强。重视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中职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达到 96%以上。
(十三)普通高中教育基本实现高质量。适当控制招生规模,统筹普通高中布局结构,实现教育资源优质配置。教育教学适应新课程需要,学校内涵建设取得新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