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地区中小学校舍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细则的通知

  2 压浆锚杆可采用1根φ14的钢筋,在柱和横墙内的锚固长度均不应小于锚杆直径的35倍;锚浆可采用水泥基灌浆料等,锚杆应先在墙面固定后,再浇灌外加柱混凝土,墙体锚孔压浆前应采用压力水将孔洞冲刷干净。
  3 锚筋适用于砌筑砂浆实际强度等级不低于M2.5的实心砖墙体,并可采用φ12钢筋,锚孔直径可依据胶粘剂的不同取18mm~25mm,锚入深度可采用 150mm~200mm。
  5.5.15 后加圈梁的材料和构造,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圈梁应现浇,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钢筋可采用HRB335级或 HPB235级热轧钢筋。
  2 圈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mm,宽度不应小于120mm;圈梁的纵向钢筋,7、 8度时可分别采用4φ12和4φ14;箍筋可采用φ6,其间距宜为200mm;外加柱和钢拉杆锚固点两侧各500mm范围内的箍筋应加密。
  3 钢筋混凝土圈梁与墙体的连接,可采用螺栓、锚栓或锚筋连接。螺栓和锚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2mm,锚入圈梁内的垫板尺寸可采用60mm×60mm×6mm,螺栓间距可为1m~1.2m。
   5.5.16 代替内墙圈梁的钢拉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每开间均有横墙时,应至少隔开间采用2根φ12的钢筋;当多开间有横墙时,在横墙两侧的钢拉杆直径不应小于14mm。
  2 沿内纵墙端部布置的钢拉杆长度不得小于两开间;沿横墙布置的钢拉杆两端应锚入外加柱、圈梁内或与原墙体锚固,但不得直接锚固在外廊柱头上;单面走廊的钢拉杆在走廊两侧墙体上都应锚固。
  3 当钢拉杆在增设圈梁内锚固时,可采用弯钩或加焊80mm×80mm×8mm的锚板埋入圈梁内;弯钩的长度不应小于拉杆直径的35倍;锚板与墙面的间隙不应小于50mm。
  4 钢拉杆在原墙体锚固时,应采用钢垫板,拉杆端部应加焊相应的螺栓;钢拉杆在原墙体锚固的方形钢锚板的尺寸可按表5.5.16采用:
  表5.5.16 钢拉杆方形锚板尺寸(边长×厚度mm)

┌─────┬─────────────────────────────┐
│     │       原墙体厚度(mm)               │
├─────┼──────────────┬──────────────┤
│     │  370           │     180~240     │
│钢拉杆直径│              │              │
│     ├──────────────┴──────────────┤
│  (mm) │           原墙体砂浆强度等级          │
│     ├────┬────┬────┬────┬────┬────┤
│     │ M0.4 │ M1  │ M2.5 │ M0.4 │ M1  │ M2.5 │
├─────┼────┼────┼────┼────┼────┼────┤
│  12  │ 200×10│ 100×10│ 100×14│ 200×10│ 150×10│ 100×12│
├─────┼────┼────┼────┼────┼────┼────┤
│  14  │  —  │ 150×12│ 100×14│  —  │ 250×10│ 100×12│
├─────┼────┼────┼────┼────┼────┼────┤
│  16  │  —  │ 200×15│ 100×14│ —  │ 350×14│ 200×14│
├─────┼────┼────┼────┼────┼────┼────┤
│  18  │  —  │ 200×15│ 150×16│ —  │  —  │ 250×15│
├─────┼────┼────┼────┼────┼────┼────┤
│  20  │  —  │ 300×17│ 200×19│ —  │  —  │ 350×17│
└─────┴────┴────┴────┴────┴────┴────┘

  5.5.17 圈梁和钢拉杆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增设圈梁处的墙面有酥碱、油污或饰面层时,应清除于净;圈梁与墙体连接的孔洞应用水冲洗干净;混凝土浇筑前,应浇水润湿墙面和木模板;锚筋和锚栓应可靠锚固。
  2 圈梁的混凝土宜连续浇筑,不应在距钢拉杆(或横墙)1m以内处留施工缝。
  3 钢拉杆应张紧,不得弯曲和下垂;外露铁件应涂刷防锈漆。
  6 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6.1 一般规定
  6.1.1 本章适用于北京地区中小学现有的现浇及装配整体式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注: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顶部分。
   【说明】
  本条明确了本章的适用范围为10层及10层以下且高度不超过28m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中小学校舍。90年代以前建造的中小学校舍中的混凝土结构房屋,结构形式多为现浇及装配整体式的框架结构;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中小学校舍中的混凝土结构房屋,结构形式多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框架—抗震墙。
  6.1.2 现有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鉴定,应依据其设防烈度重点检查下列薄弱部位:
  1 局部易掉落伤人的构件、部件以及楼梯间非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
  2 梁柱节点的连接方式、框架跨数及不同结构体系之间的连接构造。
  3 梁、柱的配筋,材料强度,各构件间的连接,结构体型的规则性,短柱分布,使用荷载的大小和分布等。
  4 梯梁、梯柱、梯板的配筋,材料强度,各构件间的连接。
  6.1.3 钢筋混凝土房屋的外观和内在质量宜符合下列要求:
  1 梁、柱及其节点的混凝土仅有少量微小开裂或局部剥落,钢筋无露筋、锈蚀。
  2 填充墙无明显开裂或与框架脱开。
  3 主体结构构件无明显变形、倾斜或歪扭。
  6.1.4 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加固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抗震加固时应根据房屋的实际情况选择加固方案,分别采用主要提高结构构件抗震承载力、主要增强结构变形能力或改变框架结构体系的方案。
  2 加固后的框架应避免形成短柱或强梁弱柱。
  3 抗震能力验算时,体系影响系数和局部影响系数应根据房屋加固后的状态计算和取值。
  【说明】
  钢筋混凝土房屋的加固,体系选择和综合抗震能力验算是基本要求,注意以下几点:
  1.要从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出发,防止因加固不当而形成楼层刚度、承载力分布不均匀或形成短柱、强梁弱柱等新的薄弱环节。
  2.在加固的总体决策上,应从房屋的实际情况出发,侧重于提高承载力,或提高变形能力,或二者兼有;也可采用增设墙体等构件、改变结构体系的加固方案,而不必每根梁柱普遍加固,以减小加固范围。
  6.2 抗震措施鉴定
  6.2.1 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建筑的抗震等级应符合表6.2.1的规定。框架—抗
震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当抗震墙部分承受的结构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划分。
  表6.2.1 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

┌────────────┬─────────────┐
│            │  烈  度       │
│   结构类型      │             │
│            ├───┬─────────┤
│            │  7 │  8       │
├────────┬───┼───┼─────────┤
│  框架结构  │ 框架│   │         │
├────────┼───┼───┼─────────┤
│        │ 框架│   │二(高度不大于25m) │
│框架—剪力墙结构│   │   │一(高度大于25m)  │
│        ├───┼───┼─────────┤
│        │剪力墙│   │         │
└────────┴───┴───┴─────────┘

  注:建筑场地为Ⅰ类时,可按表内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
  6.2.2 现有房屋的结构体系应按下列规定检查:
  1 框架结构不应为单跨框架结构。
  2 框架结构按梁柱的实际配筋、柱轴向力计算的框架柱的弯矩增大系数应大于1.1。
  3 结构体系宜按下列规则性的要求检查:
  1)平面局部突出部分的长度不宜大于宽度,且不宜大于该方向总长度的30%。
  2)立面局部缩进的尺寸不宜大于该方向水平总尺寸的25%。
  3)楼层刚度不宜小于其相邻上层刚度的70%,且连续三层总的刚度降低不宜大于50%。
  4)无砌体结构相连,且平面内的抗侧力构件及质量分布宜基本均匀对称。
  5)不规则房屋宜有防震缝,其宽度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的要求。当防震缝宽度不满足要求,且防震缝两侧错层高度超过缝边边梁高度时,防震缝两侧框架柱的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
  4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结构布置的检查,尚应按下列规定:
  1)框架应双向布置,框架梁与柱的中线宜重合。
  2)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梁截面的高宽比不宜大于4;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3)柱的截面宽度不刨、于400mm,柱净高与截面高度(圆柱直径)之比不宜小于4。
  4)柱轴压比不宜超过表6.2.2—1的规定,超过时宜采取措施;柱净高与截面高度(圆柱直径)之比小于4时,柱轴压比限值应减小0.1。
  表6.2.2—1 轴压比限值

┌──────────────┬───────────────┐
│              │  抗 震 等 级      │
│  类 别         │               │
│              ├────┬────┬─────┤
│              │  一  │ 二   │ 三   │
├──────────────┼────┼────┼─────┤
│  框架结构中的框架柱   │  0.7│  0.8│     │
├──────────────┼────┼────┼─────┤
│ 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框架柱│  0.9│  0.9 │  0.95 │
└──────────────┴────┴────┴─────┘

  5 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结构布置尚应按下列规定检查:
  1)抗震墙宜双向设置,框架梁与抗震墙的中线宜重合。
  2)抗震墙宜贯通房屋全高,且横向与纵向宜相连。
  3)抗震墙之间无大洞口的楼、屋盖的长宽比不宜超过表6.2.2—2的规定,超过时应考虑楼盖平面内变形的影响。
  表6.2.2—2 抗震墙之间楼、屋盖的长宽比

┌─────────┬──────────┐
│         │  烈  度    │
│  楼、屋盖类别 │          │
│         ├────┬─────┤
│         │   7 │  8   │
├─────────┼────┼─────┤
│ 现浇、迭合梁板 │ 3.0  │ 2.0  │
├─────────┼────┼─────┤
│  装配式楼盖  │ 2.5 │ 不宜采用 │
└─────────┴────┴─────┘

  4)抗震墙墙板厚度不应小于16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0,在墙板周边应有梁(或暗梁)和端柱组成的边框。当剪力墙墙板稳定可满足现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附录D的要求时,抗震墙墙板厚度可放松。
  注:加强部位取墙肢总高度的1/8和墙肢宽度的较大值。
  【说明】
  对于连接各建筑之间的一、二层的独立通廊,也可采取单跨框架结构。
  为保证强柱弱梁,除了按实际配筋计算外,还应计入梁两侧有效翼缘范围楼板钢筋的影响,可计入柱宽以外楼板厚度2倍范围的板中钢筋。
  6.2.3 后续使用年限30年时,框架梁、柱和节点及抗震墙实际达到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8;后续使用年限大于等于40年时,抗震等级为—级的框架梁、柱和节点核心区实际达到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其它各类构件实际达到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6.2.4 框架梁的配筋与构造应按下列要求检查:
  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且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实际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 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3 梁端箍筋实际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2.4的要求检查,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4 梁顶面和底面的通长钢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φ14,且不应少于梁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级不应少于2φ12。
  5 加密区箍筋肢距,一、二级不宜大于200mm,三级不宜大于250mm。
   表6.2.4 梁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

┌─────┬────────┬─────────┬───────┐
│ 抗震等级 │ 加密区长度  │ 箍筋最大间距  │ 箍筋最小直径│
│     │(采用最大值)(mm)│(采用较小值)(mm) │  (mm)   │
├─────┼────────┼─────────┼───────┤
│     │ 2h(下标b),500│h(下标b)/4,6d,100│ φ10     │
├─────┼────────┼─────────┼───────┤
│     │1.5h(下标b),500│h(下标b)/4,8d,100│ φ8      │
├─────┼────────┼─────────┼───────┤
│     │1.5h(下标b),500│h(下标b)/4,8d,150│ φ8      │
└─────┴────────┴─────────┴───────┘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