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社会理论中的惩罚:道德过程与权力技术

【作者简介】
胡水君,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注释】参见涂尔干:《社会分工论》,渠东译,三联书店2000年版。
参见涂尔干:《刑罚演化的两个规律》,载涂尔干:《乱伦禁忌及其起源》,汲喆、付德根、渠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25 - 426页。
前引,第437页。
前引,第451 - 452页。
涂尔干:《道德教育》,陈光金、沈杰、朱谐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3页。
前引,第129页。
参见胡水君:《惩罚技术与现代社会———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的现代意义》,载《社会学研究》2007年第3期。
前引,第123页。
前引,第128页。
参见前引,第108 - 151页。以及David Garland, Punishm ent and M odern Society: A S tudy in Social Theory, Oxford: Clarendon Press,1990, pp. 41 - 47, 131 - 132, 190 - 191。
Michel Foucault, D iscipline and Punish: the B irth of the Prison, 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77, p. 80.
关于福柯对惩罚技术和人道主义的批判分析,详见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刘北成、杨远婴译,三联书店1999年版;胡水君:《惩罚的合理性———福柯对人道主义的批判分析》,载《环球法律评论》2006年第2期。
参见前引,第365 - 366页。引文中的“环节社会”和“组织社会”指分别与“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相联系的两种社会类型。
前引, p. 23.
前引,第二版序言,第38页。
涂尔干:《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渠东、付德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 - 80页。涂尔干:《社会分工论》,第二版序言。迪尔凯姆:《自杀论:社会学研究》,冯蕴文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355 - 373页。后文的分析主要依照这三个文
本。
前引涂尔干书,第14页。
参见前引,迪尔凯姆书,第361, 371页。
参见前引,第62页。
前引,第76页。
前引,第246 - 247页。
关于“规训”更为详细的分析,参见胡水君:《福柯论法律与规训》,载《清华法学》第11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前引, pp. 137 - 138.
Ibid, p. 221.
Michel Foucault, The History of Sexuality, Volum e 1: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80, pp. 45 - 47, 并参见胡水君:《权力与自由的螺旋》,载《天涯》2007年第3期。
Cf. Michel Foucault, “Omnes et Singulatim: Toward a Critique of Political Reason”, in Michel Foucault, The Essential Foucault: Selections from the Essential W orks of Foucault, 1954 - 1984, ed. by Paul Rabinow and Nikolas Rose, New York: New Press, 2003, pp. 180 - 201;Michel Foucault, “Governmentality”, in Graham Burchell, Colin Gordon and Peter Miller ( eds) , The Foucault Effect: S tudies in governm en2tal rationality, London: HarvesterWheatsheaf, 1991, pp. 87 - 104.
前引,第78页。
前引,第15页。
关于现代国家权力增长或国家活动扩张的一些统计数据,可参见波齐:《国家:本质、发展与前景》,陈尧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09 - 111页。该著指出了现代国家权力一方面范围有所扩展,另一方面其行使又受到限制的双重趋势,也提到了现代国家发展的道德困境。
Michel Foucault, Foucault L ive ( Interviews, 1961 - 1984) , ed. by Sylvere Lotringer, New York: Semiotext( e) , 1996, pp. 115 - 116.
Cf. Michel Foucault, Madness and Civilization: A History of Insanity in the Age of Reason,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67, pp. 229 -264; Michel Foucault, Foucault L ive ( Interviews, 1961 - 1984) , pp. 7 - 9.
前引, p. 213. 
Michel Foucault, “Revolutionary Action: ‘Until Now’”, in Michel Foucault, Language, Counter - m em ory, Practice: Selected Essays and Interviews, ed. by Donald F. Bouchard, Oxford: Cornell University, 1977, pp. 221 - 222.
前引, p. 183.
涂尔干关于国家的看法与黑格尔的国家理论是比较接近的。例如,黑格尔认为:“现代国家的本质在于,普遍物是同特殊性的完全自由和私人福利相结合的,所以家庭和市民社会的利益必须集中于国家;但是,目的的普遍性如果没有特殊性自己的知识和意志———特殊性的权利必须予以保持, ———就不能向前迈进。所以普遍物必须予以促进,但是另一方面主观性也必须得到充分而活泼的发展。只有在这两个环节都保持着它们的力量时,国家才能被看作一个肢体健全的和真正有组织的国家”(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61页) ,这种看法与涂尔干关于现代国家与个人共同发展的分析是一致的。
前引, p. 299.
前引,Michel Foucault书, p. 201.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