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字预算的核心是增加预算支出。在企业流动资金相当困难的情势下,赤字预算无法避
免,于是仍要发行国债和增加纸币投放。这样一来,不但不能有效地控制生产“滑坡”,而且会使财政赤字继续扩大。可以说,赤字
预算法只能导致困难运行期经济矛盾的深化。通货膨胀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刺激生产,掩盖经济比例失调,但实行通货膨胀,会使物价居高不下,从而阻碍商品流通和货币流转,使“过剩”商品滞销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因此,通货膨胀法不能实现经济困难时期恢复生产和促进流通的双重目标。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在经济困难时期并未消除,但这一运行期中既可以表现出商品普遍短缺,又可以表现出商品结构性“过剩”。对于前者,往往实行“高价”政策,以期货币迅速回笼;而后者一般会产生竞相“甩卖”的局面。“甩卖”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可能收集一定的社会闲散资金,但人为扩大对物资和商品的需求,并不能解脱企业无法清偿债务的困境,反而动摇了国家信货的基础。由此看来,商品倾销法助长了资金、物价的巨大外部压力。
同“对策法”一样,“刺激法”也是一个体系。除上述列举的三个法之外,还有劳动关系上产生离职、失业的法(而不是为预防和控制失业和促进再就业的法);在企业组织关系上导致企业停产、半停产或破产的法(而不是扩大企业联合、互助和发展企业集团的法);在流通关系上助长市场秩序、流通秩序混乱的法(而不是正确而积极地引导消费、打开产品销路、开拓扩大市场的法),等等。
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困难运行期中的困难和矛盾是能够克服或缓解的,其运行期的波长也可以缩短到最低限度。在整顿政策和“对策法”的作用下,国民经济会走上恢复、发展的道路,从而进入经济恢复运行期。
扶助国民经济全面恢复和发展的法,是“助成法”,主要包括产业助成法、企业生产经营扶植法和合理化法。“助成法”的主要目标是:(1)恢复企业生产,促进停工失业人员再就业;(2)提高产品的产量和数量,降低成本;(3 )重要经济比例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实现平衡发展;(4)积累和消费关系的比例恢复正常, 在国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上,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5)市场状况显著改善,物价趋于稳定; (6)货币流通量恢复正常,财政收支实现新的平衡;(7)出口扩大,国际收支状况明显改善;(8)经济管理体制的改进。总之, 集中到一点,“助成法”的主要任务是恢复经济,使之纳入协调发展的轨道,实行“缓起飞”,从而保障国民经济沿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我们把经济恢复运行期拉动经济扩张的法归结为“扩张法”是有理由的。国民经济稍一恢复,往往就引起国家行为和企业行为的扩张冲动,反映在经济立法指导思想上,是急于求成。投资的增加,刺激了基本建设规模扩大,因而很容易造成投资增长速度超过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超过财政年度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企业扩大再生产,提高了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因而容易使“农转非”工作失控,冲破安排社会就业的必要保证条件;在优先发展轻工业、加工工业的情况下,很容易使刚刚基本恢复正常的经济比例关系走向新的失调;国际收支趋于平衡的转机,很容易诱发大规模引进成套设备、技术和高档消费品,从而使逆差重新拉大。
上述相对立的两种法系统各自统一的性质、每一系统的结构复杂性以及其内部要素间的联系特征,都是用来表达法机制这一概念的。然而,只有把这种表达建立在详尽的文献材料、科学分析和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的基础上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