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和地方政府开展对责任人已经灭失的废弃矿山、闭坑矿山的矿山环境地质调查,重点调查环境问题严重、影响程度深、影响范围广的矿山,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价,提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对策建议。
七、基础地质调查
(一)区域地质调查
加强大比例尺区域地质综合调查。在重点成矿区带、重要经济区和重大地质问题区等重要区域,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加强有针对性的综合调查,建立基础地质数据库,提高基础地质工作程度,提供区域基础地质数据、区域地质矿产背景和区域地质环境资料。在重点成矿区带,加强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开展区域地质填图与成矿地质条件的调查研究,为矿产勘查提供基础资料;在重要经济区及城市密集带,加强区域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开展区域地质环境区划与综合评价;在重大地质问题区,通过地质填图和专题研究,着力解决重大基础地质问题,提升基础地质及理论研究水平。
┌────────────────────────────────────────┐
│ 专栏12 基础地质调查主要部署区域 │
├────────┬───────────────────────────────┤
│ 工作名称 │ 主要部署区域 │
├────────┼───────────────────────────────┤
│ 区域地质调查 │重点成矿区带:西南三江、雅鲁藏布江、昆仑-阿尔金、大兴安岭、秦 │
│ │岭、南岭等16个重点成矿区带; │
│ │重要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东北老工业经济区、东部沿海和长江三角│
│ │洲经济区、南部沿海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黄河中游经济区、长江中游│
│ │经济区、川渝经济区、东南亚经济圈滇桂经济区、亚欧大陆桥甘新经济│
│ │区、青藏铁路沿线经济区; │
│ │重大地质问题区域:秦祁昆中央造山带、青藏高原及周缘重要构造带、│
│ │天山-兴蒙构造结合带等、冀东-辽西热河生物群盆地等重要古生物化石│
│ │产地、重要地层剖面及重要地质遗迹等地区 │
├────────┼───────────────────────────────┤
│区域地球物理勘查│1:20万区域重力调查:西南三江、雅鲁藏布江、天山、南岭、大兴安岭│
│ │、昆仑-阿尔金、北山、秦岭、川滇黔相邻地区、晋冀铁矿、湘西-鄂 │
│ │西和辽东-吉南等12个重点成矿区带及周缘地区;京津塘地区;青藏铁 │
│ │路沿线; │
│ │1:20万航空物探测量:西南三江、雅鲁藏布江和昆仑-阿尔金等重点成 │
│ │矿区;青藏铁路沿线等重点地区; │
│ │1:5万航空物探(磁、电、放)综合调查:大兴安岭、北山等重点成矿 │
│ │区、中蒙边界地区 │
├────────┼───────────────────────────────┤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1:20万区域化探:雅鲁藏布江、班公湖-怒江、西南三江、昆仑-阿尔 │
│ │金、天山、大兴安岭等重点成矿区带区域化探空白区;黑龙江和内蒙古│
│ │森林沼泽区;甘肃和新疆等半干旱半荒漠化地区;青海等高寒山区; │
│ │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东部沿海经济带和东北经济区、长江│
│ │中下游流域和黄河中下游流域、西部粮食主产区和农牧经济区 │
├────────┼───────────────────────────────┤
│区域遥感地质调查│1:25万区域地质环境遥感调查监测:长江、黄河、西南三江、珠江等流│
│ │域;青藏高原、东部沿海地区、三北地区等重要环境保护区; │
│ │1:10万重点成矿区带遥感地质综合调查:雅鲁藏布江、天山、昆仑-阿│
│ │尔金、北山、阿尔泰、西南三江等西部重点成矿区带和西部地质工作程│
│ │度低的地区; │
│ │1:5万航空遥感调查:三江源、长江三峡等重点环境保护区、国家重大 │
│ │工程区及北山、天山等重点找矿靶区等; │
│ │矿产资源开发多目标遥感调查与监测:神东、晋北、晋东、两淮等国家│
│ │大型煤炭基地;晋陕蒙能源成矿带;辽、吉、黑东部;重庆秀山、城口│
│ │锰矿带;云南怒江铅锌矿集区,湖南上扬子汞矿成矿带,安徽铜陵地区│
│ │;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矿集区等 │
├────────┼───────────────────────────────┤
│ 海洋地质调查 │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我国管辖海域; │
│ │1:1 1:25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重点海区; │
│ │海岸带中大比例尺综合地质调查、近海中大比例尺环境地质调查:环渤│
│ │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北部湾等海岸带与近海 │
├────────┼───────────────────────────────┤
│区域水文地质调查│1:25万区域水文地质及其环境问题调查:河套平原、关中平原、东南沿│
│ │海、四川盆地、江汉平原、鄱阳湖流域等; │
│ │1:5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城市密集 │
│ │区;华北平原中东部、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平原区;鲁豫皖接壤地区│
│ │;洞庭湖和鄱阳湖平原等地下水开发利用区;海峡西岸经济区;辽中南│
│ │城市密集区;辽宁沿海经济带;齐齐哈尔-大庆-哈尔滨重点地下水开发│
│ │利用区;吉林西部地下水开发利用重点地区;三江平原地下水开发利用│
│ │重点区 │
├────────┼───────────────────────────────┤
│区域环境地质调查│1:5万环境地质综合调查:环渤海都市圈、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珠江三 │
│ │角洲都市圈;省会级城市;其他沿海重点城市:青岛、连云港、厦门、│
│ │汕头、海口、北海等;三北地区、西南地区的国家重要生态环境保护区│
│ │和严重荒漠化、石漠化地区 │
└────────┴───────────────────────────────┘
开展中比例尺基础地质图件更新。重点针对上世纪70年代及以前完成的原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图件,采用地物化遥综合手段和数字填图技术等新方法,开展1∶25万区域地质图修测工作为主的基础地质数据更新。
(二)区域地球物理勘查
开展以陆域中比例尺为主的区域重力和航空物探调查,补充中比例尺可测空白区的区域重力调查和区域航空物探调查数据。在西南三江、天山等重点成矿区带,开展1∶20万区域重力调查。在西南三江、昆仑-阿尔金等重点成矿区带开展1∶20万航空物探调查;在北山等重点成矿区带和重要经济区开展1∶5万区域航空物探(磁、电、放)数据采集和更新;开展航空重力、航空瞬变电磁等调查试点,以及地面区域物性、电性等新参数测量试验工作。开展已有1∶20万区域地球物理调查数据的更新工作,开展1∶25万区域重力调查和航空物探测量系列图件编制和综合研究,实现符合现代精度要求的我国陆域中比例尺区域地球物理调查全覆盖和数据更新。在油气资源远景区,优先开展中比例尺区域重力调查、区域航空磁测数据的更新工作。
(三)区域地球化学勘查
开展陆域中比例尺可测空白区的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在重点成矿区带中比例尺区域化探空白区开展1∶20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在有成矿远景的半荒漠区、森林沼泽区以及青藏高原高寒山区,采用新技术,开展1∶20万化探数据更新。
开展重点地区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全面完成长江与黄河中下游流域、沿海与东北等重要农业经济区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推进西部粮食主产区、农牧区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查明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背景,建立区域农业地球化学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
(四)区域水文地质和区域环境地质调查
完成主要盆地和平原区1∶25万区域水文地质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积极推进地下水过量开采和水文地质调查评价,在城市密集区、重要经济区,开展1∶5万水文地质调查,查明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不合理开采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
继续开展330个地级以上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分区评价城市区域地质环境脆弱性、功能适宜性和建设用地风险性。
开展东部都市圈、重要城市、重要生态环境保护区1∶5万环境地质综合调查。继续开展西南岩溶地区环境地质、水文地质调查。在西南地区以及两湖、广东等重点岩溶区域,开展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并开展岩溶水利用与石漠化整治示范。
(五)区域遥感地质调查
区域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在东部沿海地区与大河大江流域、西南三江、青藏高原以及重要环境保护区开展1∶25万区域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在重点地区开展1∶5万航空遥感调查。
重点成矿区带高精度航空遥感地质调查。在雅鲁藏布江、天山、昆仑-阿尔金、北山、阿尔泰等西部重点成矿区带及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地区,开展1∶10万区域遥感地质调查;在重点地区开展1∶5万航空遥感调查;在重点找矿靶区开展1∶5万高光谱矿物填图。
矿山开发多目标遥感动态监测。开展神东、晋北、晋东、两淮等国家大型煤炭基地、晋陕蒙能源基地和全国主要金属矿山集中区遥感监测,动态跟踪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矿山环境和矿产资源规划执行情况。
(六)海洋地质调查
开展我国管辖海域区域地质调查。开展我国管辖海域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开展重点海域1∶25万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系统探测海底地质情况,初步查明海底矿产资源分布,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海洋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加强海洋新区、新领域油气资源前期战略性调查评价;开展近海和大陆架海砂资源调查评价;加强国际海底区域多金属矿产、油气资源及其他海洋矿产资源综合调查,积极参与国际海底资源勘查开发。
加快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与评价。在我国管辖海域开展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进一步掌握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分布状况;对前景良好的若干靶区实施钻探,以期取得战略性突破。
开展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与监测、近海环境地质调查。主要开展重点海岸带中大比例尺区域性综合地质调查与监测和近海区域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海岸带和近海环境承载能力。
推进海洋地质科技创新。开展大陆架科学钻探,积极开展南北极科学考察,积极参与国际海洋地质探测与研究计划,开发深海探测等高新技术及装备,强化海洋地质前沿领域基础科学研究。
八、地质灾害地质环境调查监测
(一)地质灾害调查监测
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和风险区划。全面完成山区丘陵地区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调查和危险性评价。以岩溶分布区和煤矿采空区为重点,开展地面塌陷调查;开展并完成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汾渭平原地面沉降和地裂缝调查,开展松嫩平原、辽河盆地、珠江三角洲等其他重点地区地面沉降和地裂缝调查。在西南山区、黄土高原、秦巴山区、湘鄂桂等地质灾害严重区,开展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选择部分威胁县城、集镇和人口集中居住区的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前期勘查,为治理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
│ 专栏13 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 │
├───────────┬────────────────────────────┤
│ 灾害类型 │ 易发区 │
├───────────┼────────────────────────────┤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川东鄂西山地、青藏高原东缘、云贵高原、秦巴山地、黄土高原│
│面塌陷 │、汾渭盆地及周缘、东南丘陵山地、天山、燕山等地区 │
├───────────┼────────────────────────────┤
│地面沉降、地裂缝 │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汾渭盆地、松辽平原等地区 │
└───────────┴────────────────────────────┘
建设和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体系。继续完善三峡库区专业监测网络;在西南山区、黄土高原和湘西鄂西等重点地区开展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继续完善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汾渭盆地的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监测网络;以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为重点,建设地质灾害专项监测网。推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新技术、新方法。
┌────────────────────────────────────────┐
│ 专栏14 地质灾害地质环境调查与监测重点部署区域 │
├──────────┬─────────────────────────────┤
│ 工作名称 │ 主要部署区域 │
├──────────┼─────────────────────────────┤
│地面沉降和地裂缝调查│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汾渭盆地 │
│ 和监测网建设 │ │
├──────────┼─────────────────────────────┤
│ 地质灾害调查 │完成山区丘陵地区800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 │
│ │在黄土高原、秦巴山地、西南山区、湘西鄂西、新疆伊犁谷地等地│
│ │质灾害严重地区开展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
├──────────┼─────────────────────────────┤
│ 地质灾害监测 │陇南黄土塬、浙南闽北、滇北山地、新疆伊犁、辽南山地、秦巴山│
│ 预警示范 │地、川西山地和藏东地区8个试验基地 │
└──────────┴─────────────────────────────┘
(二)地下水监测
建设全国地下水监测网络,对大型平原、盆地和岩溶分布区、干旱半干旱重点地区的地下水进行区域控制性监测;加强黄淮海、东北平原等重点地区的监测工作,对人口密集区、国家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区、大型能源开发基地、重大工程区等进行重点监测。
┌────────────────────────────────────────┐
│ 专栏15 地下水监测网建设的重点地区 │
├────────────────────────────────┬───────┤
│ 重点地区名称 │ 备注 │
├────────────────────────────────┼───────┤
│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洞庭湖-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长江三角洲、 │包括县、市 │
│东南沿海丘陵与珠江三角洲、河西走廊、汾-渭河谷盆地、鄂尔多斯盆地 │ │
│、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西南岩溶石山地区│ │
│、黄河上游、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等 │ │
└────────────────────────────────┴───────┘
(三)地下水水文地质勘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