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水纠纷与制度诉求
从对灌溉用水纠纷解决的视角出发
The Demand for Water Resources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lving Irrigation Water Disputes
余耀军;刘超
【摘要】 灌溉用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但是在水资源的相对和绝对短缺的前提下,各个领域和层次的多种形式的水纠纷频繁涌现,特别是农户之间的争水纠纷。现实中这些争水纠纷的出现危害到农业生产安全、破坏了社会秩序,但没有有效的解决措施。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正式与非正式的制度资源寻求对此一问题的解决,其中水权制度的确立、完善与各项职能的发挥对于配置权利、从根本上预防、消除争水纠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灌溉用水;纠纷;困境;水权
【全文】
在当下中国,直接预期缓解甚至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农村税费改革最近几年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地区铺展开来,农业税已经开始部分或者是全部减免。农民权利意识高涨,预期在这“第三次革命”中获利。在农业税被减免的情况下,农村农业灌溉用水以及相应而生的灌溉水费和用水纠纷就成为了农民最为关注的问题和农村社会焦点所在与矛盾纠纷生成之处。对此一问题的探讨就不仅仅是关系到社会的纠纷解决,同时也是实现规则之治的必要环节,是在整个社会现代化的系统工程中实现农村社会的现代规则之治的需要。
一、争水纠纷产生的原因分析
争水纠纷在农村社会的出现、激化并对社会产生引起关注并亟需及时予以解决的负面影响,其中存在着两个缺一不可的原因:水资源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和本身的稀缺性。
(一)水资源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水是农业生产最为重要的资源和农业丰收的命脉,“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不仅仅是象征意义,对于粮食产区特别是水稻产区来说,农田水利及农业用水是最为重要的生产性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对于农民收入和农业收成,都具有决定性意义。水稻以及小麦等作物对水的需要,具体到乡村场景,就是可以有水引到庄稼地里,让庄稼在劳动投入及其它技术投入的基础上达到可能的最高产量。在水利保障不能先行的情况下,一味地依靠风调雨顺就真正成为了“靠天吃饭”,没有了任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了。因此,水利就在农业生产中具有着不可替代的首要地位和作用,离开水利缺少水资源,农业的发展就举步维艰甚至是寸步难行。正是由于灌溉用水对于农业生产存在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重要性是争水纠纷出现的前提物质条件。
(二)水资源的稀缺直接导致了争水纠纷的出现
资源稀缺性决定了每个社会和个人必须做出选择,选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也决定了只能把资源用于某一目的就不能把这些资源用于其他目的,因此必须在众多的目的与用途中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正如哈罗德、德姆塞茨所言,造成利益冲突的原因乃是对稀缺资源的需求。而人们试图占有利用各种稀缺性资源时就会发生冲突,为了解决冲突,人类需要相互制约和作用。
1、水资源事实上的稀缺
(1)绝对稀缺,即物质性稀缺,也即是水量性缺水,属于资源性缺水。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用水量约占全国用水总量的70%,这部分水资源对于中国粮食的稳定供给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事关人民生活、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但是中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若论总量,中国的水资源量是相当大的。但是若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中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在1997年联合国统计的149个国家中,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340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排名第109位。其中人均径流量为2239立方米,居世界第121位,被列为全世界人均水资源13个贫水国家之一。
(2)相对稀缺。所谓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即是主流经济学意义上的稀缺,即指自然资源相对于人类无限欲望和需求来说是稀少和不足的。此处水资源的相对稀缺具体是指现有的和可用的水资源不能满足灌溉用水的需要。相对稀缺而言又可以分析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水质性缺水。日益严重的水质污染导致水质性缺水十分严重,中国主要河流有五万公里长,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80%的河流水质遭到破坏而不能再维持鱼类生存。在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的中国南方和东南方,由于严重的水污染,已经出现“水质性”缺水或“功能性”缺水,有的地方水资源丰富但因为水污染严重而缺水。随着工业化的速度超过污染控制手段的发展,各流域片由于城市和河流上游企业,包括高污染的造纸厂、制革厂、炼油厂和化工厂等排放的有毒物质的污染,越来越多的河水变得不适于灌溉。我国河流水质的状况是,在12.3万公里评价河长中,Ⅰ类水河长占5.6%,Ⅱ类水河长占33.1%,Ⅲ类水河长占26.0%,Ⅳ类水河长占12.2%,Ⅴ类水河长占5.6%,劣Ⅴ类水河长占17.5%。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湖”情况是:太湖16.5%的面积为Ⅱ、Ⅲ类水,75.3%的湖面为Ⅳ类水,8.2%的湖面为Ⅴ类水;中营养水平的水域占太湖总面积的16.5%,富营养水平的占83.5%。云南滇池水质为Ⅴ类和劣Ⅴ类,处于富营养状态。巢湖东半湖水质为Ⅳ类,西半湖水质为Ⅴ类和劣Ⅴ类,东半湖处于中营养状态,西半湖处于富营养状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退化、降水减少、水量偏枯,水体稀释和降解污染物的能力下降,引起流域水质变差。黄河水目前含有众多重金属和其它有毒元素,使得在其他流经的许多地方,黄河水已不适于灌溉,更不适宜人类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