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国内地物权法的主体维度问题

  
  “所有制”被认为是一个“政治经济学”范畴。按照《新华词典》的解释,它是“人们对社会物质财富的占有形式”,57相应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就是“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581938年9月,斯大林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文中提出:“历史上生产关系有五大类型:原始公社制的、奴隶占有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59接下来,他还依次使用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封建所有制”、“农民和手工业者以本身劳动为基础的个体所有制”、“资本主义所有制”、“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和“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等概念。60其中,“封建所有制”、“农民和手工业者以本身劳动为基础的个体所有制”、“资本主义所有制”被归为“私有制”之列,“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则属于典型的“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可以看出,斯大林一方面将“所有制”概念引申出(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私有制”两个下位概念,另一方面,则按照所谓社会发展进程提出了诸如封建所有制、资本主义所有制、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概念,但在其间又夹杂有“个体所有制”的分类。其分类标准未尽划一。我国法学界则在“社会主义所有制”项下对国家财产、劳动群众集体组织的财和公民个人财产概念进行了更为精细的阐释:“尽管这几种所有权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特点,但是它们又反映了不同所有制的性质和要求,在法律上也具有不同的特点。”“社会主义国家所有权……本质上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现。”61“集体所有权……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现。”62“公民个人所有权……是公民个人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现。”63从而使其谱系越发复杂。64

  
  受苏联影响,我国内地较早一些的民法教科书往往从与所有制的关系入手定义所有权。65江平和张佩霖教授编著的《民法教程》称,“所有权是所有制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66佟柔教授主编的《中国民法》也说:“自从阶级社会以来,在每个历史时期适应不同的所有制需要而产生了不同的所有权形式。在我国,所有权的形式主要有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和公民个人所有权,这是我国现阶段财产所有权的三种基本形式。”67

  
  不过,鄢一美教授注意到,收录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译本第12卷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使用的“所有制”一词在该书第46卷上册收录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被“财产”替换了。68

  
  一切生产都是个人在一定社会形式中并借这种社会形式而进行的对自然的占有。在这个意义上,说所有制(占有)是生产的一个条件,那是同语反复。(“《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737页)

  
  所有制最初的意义,……不外是说,劳动(生产)主体(或再生产主体)把他从事生产或再生产的条件看成他所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第3册,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13-114页)

  
  如果说在任何所有制形式都不存在的地方,就谈不到任何生产,因此也就谈不到任何社会。(“《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737页)

  
  一切生产都是个人在一定社会形式中并借这种社会形式而进行的对自然的占有。在这个意义上,说财产(占有)是生产的一个条件,那是同语反复。(“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4页)

  
  财产最初的意义……(同前,第496页)

  
  如果说在任何财产都不存在的地方……(同前,第24页)

  
  据鄢教授介绍,中译本使用的“所有制”一词在马、恩德文原著中的对应词汇是Eigentum。其词根是Eigen,意为“自己的”,为形容词,在其后加词尾变为名词Eigentum。鄢教授提到,十月革命前的多种俄文版语言词典均将“Собственность”解释为属于某人的物、财产(所有物)和管领物的权利(所有权)。因而以之作为德文“Eigentum”的对应词是准确的。但是后来上述德、俄两词的词义发生了变化,在民主德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学词典》和苏联的《哲学词典》、《社会学词典》、《经济学词典》和《法律词典》中,二词都增加了“所有制”的意思,即随历史而产生的人与人之间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对物质生产条件和产品的占有、所有制度。鄢教授引述苏联学者的观点指出,是斯大林首先将“所有制”描述为生产关系的基础的。而后维涅吉克托夫在其1948年出版的《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一书中完成了对斯大林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的法律诠释。维涅吉克托夫认为罗马法、法国民法、德国民法定义的所有权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抽象概念,未揭示出阶级性,故先把财产关系界定为广义的所有制,用占有定义所有制,又用所有制说明占有、占有权和所有权,最后把所有制与所有权相联,说明所有权的阶级性。后来,中译者又自俄文移译成了“所有制”。69由此可知,“所有制”是一个被苏联人假托为马克思率先使用的,进而通过俄-汉翻译而得以在汉语界流传的概念。

  
  在《共产党宣言》中文版中频繁出现的“所有制”一词在英文版中的对应词是property。70相应的,中文中所说的“所有制关系”、“封建的所有制”、“资产阶级的所有制”、“私有制”,在英文版中分别做property relations,feudal property,bourgeois property和private property。71比照中、英文译本可以发现,英文版中(第31页)的“All property relations in the past have continually been subject to historical change consequent upon the change in historical conditions.”72一句被译为“一切所有制关系都经历了经常的历史更替、经常的历史变更。”(加重号是笔者所加,下同)接下来的几段里的property也都被汉译成“所有制”或“(私)有制”:

  
  The French Revolution, for example, abolished feudal property in favour of bourgeois property.

  
  The distinguishing feature of Communism is not the abolition of property generally, but the abolition of bourgeois property. But modern bourgeois private property is the final and most complete expression of the system of producing and appropriating products, that is based on class antagonisms, on the exploitation of the many by the few.

  
  In this sense, the theory of the Communists may be summed up in the single sentence: Abolition of private property.

  
  例如,法国革命废除了封建的所有制,代之以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但是,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

  
  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73

  
  但随后property又被译成了“财产”:

  
  We Communists have been reproached with the desire of abolishing the right of personally acquiring property as the fruit of a man''''s own labour, which property is alleged to be the groundwork of all personal freedom, activity and independence.

  
  Hard-won, self-acquired, self-earned property! Do you mean the property of the petty artisan and of the small peasant, a form of property that preceded the bourgeois form? There is no need to abolish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has to a great extent already destroyed it, and is still destroying it daily.

  
  Or do you mean modern bourgeois private property?

  
  But does wage-labour create any property for the labourer? Not a bit. It creates capital, i.e., that kind of property which exploits wage-labour, and which cannot increase except upon condition of begetting a new supply of wage-labour for fresh exploitation. Property, in its present form, is based on the antagonism of capital and wage-labour. Let us examine both sides of this antagonism.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