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完善疫情监测和预警系统
1、目的。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预测,科学研判疫情发展趋势,指导当地适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开展相关防控。
2、内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符合病例定义的手足口病病例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托幼机构和学校、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各级疾控机构做好疫情报告的审核、管理,加强疫情监测、普通病例和重症病例的采样监测工作,科学研判辖区的疫情形势,建立预警及应急响应机制,根据本辖区疫情情况和预警分级,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及时做好疫情预警通报和处置工作。
托幼机构和学校坚持晨午检制度、缺勤缺课登记制度,落实消毒措施;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机构要建立和完善婴幼儿家长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宣教制度、晨检制度、手足口病转诊治疗登记制度;区市级疾控机构要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深入辖区医疗机构、托幼机构、学校、农村、社区进行巡回指导,开展主动监测和病例搜索,对就诊的发热、伴或不伴皮疹的患儿,要指导家长立即带患儿去定点医院就诊,防止延误救治时机。
3、指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手足口病病例网络直报及时率和准确率要达到100%;聚集性病例报告和调查处置率达85%以上;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个案调查和信息上报达100%;区市级标本采集和送检数量达到卫生部要求指标;市级疾控机构监测及时开展实验室检测和上报检测信息。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区市级疾控机构对所辖医疗机构、小学及托幼机构的主动监测和技术指导覆盖率要达到100%;托幼机构和学校晨午检、缺勤缺课、消毒措施实施等登记或记录完整;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转诊、病例随访记录齐全。
在流行高峰期,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疫情研判应做到日统计、周研判、月评估,及时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和防控建议。
(三)规范医疗诊断与治疗标准体系。
1、目的。完善分级诊疗、功能明确的医疗救治体系,落实重症病例集中收治、关口前移的工作措施,做到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早筛查、早发现,规范转诊,规范救治,有效阻断手足口病患儿由普通病例向危重病例的转化,提高重症病例抢救成功率,减少患儿死亡。
2、内容。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切实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做好病例的诊断、报告和规范治疗;做好晨检、宣教和转诊登记;各定点医院要集中优势资源救治重症病例,ICU配置要达到标准要求;做好普通病例和重症病例标本的采集,并及时通知疾控机构取样,配合疾控机构开展聚集性病例、重症或死亡重症病例调查处置;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落实,防止发生医源性感染;加强网络直报、订正、核实;开展医护人员的手足口病诊治和防控专业知识的全员培训,确保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
手足口病实行分级诊疗制度,村级医疗机构不得截留5岁以下的发热患儿,救治力量不足的乡镇卫生院不留观皮疹、发热患儿,县级定点医院负责一般病例的住院治疗和重症病例的早期筛查,市级定点医院负责重症病例的治疗。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