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 试验进行中方案的修改
试验方案不宜更改。对进行中的研究进行的任何修改(如治疗组改变、入选标准改变、给药剂量改变、样本量改变等)均应说明,并应有伦理委员会批件。对更改的时间、理由、更改过程及有无备案进行详细阐述并论证其对整个研究结果评价的影响。
1.4.9 期中分析
说明有无期中分析。如进行期中分析,应按照所确定的试验方案进行并说明α消耗函数的计算方法。
1.5 结果
1.5.1 研究对象
1.5.1.1 受试者的描述
参加试验的所有受试者人数可以图表方式加以描述,包括筛选人数、随机化人数、完成试验人数及未完成试验人数。
对所有未完成试验的受试者应按中心和试验分组列出随机编码、人口学信息(如年龄、性别)、入组及最后一次访视时间、药物剂量、同时合用其他药物的情况、未完成试验的原因(如失访、不良事件、依从性差等)、是否对其继续随访及停药时是否破盲等进行分析说明。
1.5.1.2 试验方案的偏离
所有关于入选标准、排除标准、受试者管理、受试者评估和研究过程的偏离均应阐述。报告中应按中心列出以下分类并进行总结分析:
不符合入选标准但进入试验研究的受试者
符合剔除标准但未剔除的受试者
接受错误的治疗方案或治疗剂量的受试者
同时服用禁用的其他药物的受试者
1.5.2 有效性评价
1.5.2.1 疗效/效应分析数据集
对参加效应分析的受试者应进行明确的定义,如所有用过试验药物的受试者或所有按试验方案完成试验的受试者或某特定依从性的所有受试者。
一般应采用全分析集进行分析。对使用过受试药物但未归入效应分析数据集的受试者的情况应加以详细说明。
1.5.2.2 人口学和其他基线数据
以主要人口学指标和基线特征数据进行试验组间的可比性分析。基线的可比性分析一般采用全分析集分析,必要时还需采用符合方案集分析。分析的内容应包括年龄、性别和种族等人口学指标和适应症的病情、病程、影响疗效/效应分析的因素和主要疗效指标的基线值。
1.5.2.3 依从性
每个受试者在试验期间对试验方案的依从性应予测评及分析。
描述保证和记录依从性的方法和指标,如随访次数、用药计数、日记卡及各项监测指标等。必要时可行血/尿等体液标本的药物浓度测定。
1.5.2.4 合并用药
分组列出试验期间所有受试者的合并用药情况。
1.5.2.5 疗效/效应的分析
所有疗效/效应指标均应给予明确定义。以主要疗效指标和次要疗效指标、药效/药代动力学参数等比较处理组间差异。根据试验方案进行全分析集分析和符合方案集分析。
1.5.2.6 有效性小结
通过主要和次要疗效指标的分析,简要小结受试药的有效性及临床意义。
1.5.3 安全性评价
只要使用过至少一次受试药物的受试者均应列入安全性分析集。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受试者用药/暴露(exposure)的程度,指试验药物的剂量、使用时程,用药的受试者人数。第二、以合理的方式对常见的不良事件和实验室指标的改变进行归类,以合适的统计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分析影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频率的可能因素(如时间依赖性、剂量或浓度、人口学特征等)。第三、严重的不良事件和其他重要的不良事件(指需要采取临床处理,如停药、减少剂量和其他治疗手段的不良事件)。通常通过分析因不良事件而退出研究的受试者来确定。所有不良事件应明确与药物的因果关系。以图表的方式对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对重点关注的不良事件进行详细地描述。受试药和对照药出现的不良事件均应报告。
1.5.3.1 用药/暴露的程度
用药/暴露时间以药物使用时间的平均数或中位数来表示,可以采用某特定时程有多少受试者数来表示,同时应按年龄、性别、疾病等列出各亚组的数目。
用药/暴露剂量以中位数或平均数来表示,可以表示成每日平均剂量下有多少受试者数。
可以将用药/暴露剂量和用药/暴露时间结合起来表示,如用药/暴露至少一个月,某剂量组有多少受试者,同时应按年龄、性别、疾病等列出各亚组的数目。可能时同时提供发生不良事件或实验室检查异常时的药物浓度。
1.5.3.2 不良事件分析
对受试药和对照药的所有不良事件均应进行分析,并以列图表方式直观表示,所列图表应按不良事件累及系统显示其发生频度、严重程度以及与用药的因果关系。
分析时比较受试组和对照组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最好结合事件的严重程度及因果判断分类进行。需要时,尚应分析其与给药剂量、给药时间、基线特征及人口学特征的相关性。
每件严重不良事件和主要研究者认为需要报告的重要不良事件应单列开进行总结和分析,并附病例报告。附件中提供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和重要不良事件的受试者的病例报告,内容包括病例编号、人口学特征、发生的不良事件情况(发生时间、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处理措施、结局)和因果关系判断等。
1.5.3.3 与安全性有关的实验室检查、生命体征及体格检查
对每项实验室检查值及生命体征、体格检查指标进行描述,对试验过程中每一时间点(如每次访视时)的每个指标也应描述。提供相应的分析统计表,包括实验室检查出现异常或异常值达到一定程度的受试者人数。
根据专业判断,在排除无临床意义的与安全性无关的异常外,对有临床意义的实验室检查异常应逐例加以分析说明,对其改变的临床意义及与受试药物的关系(如与药物剂量、浓度的关系、与合并用药的关系等)进行讨论。
1.5.3.4 安全性小结
对受试药的总体安全性进行小结,重点关注导致给药剂量调整的或需给予其他治疗的或导致停药的或导致死亡的不良事件。阐述所发生的不良事件对受试药临床广泛应用时的可能意义。
1.5.4 讨论和结论
对临床研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进行总结,讨论并权衡受试药的利益和风险。不要简单地重复结果,也不要引出新的结果。结论应清晰明确,对其意义和可能的问题应结合文献加以评述,阐明对个体患者或针对人群治疗时所获的利益和需注意的问题以及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1. 5. 5 统计分析报告
统计分析报告列于附件中,统计分析报告的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1)对整个临床试验中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过程的简单描述。包括:临床试验的目的和研究设计、随机化、盲法及盲态审核过程、主要指标和次要指标的定义、统计分析集的规定、以及在资料整理过程中对缺失值和离群值的处理等内容。
2)对统计模型进行准确而完整地描述。包括选用的统计分析软件(注明统计软件全名及版本)、统计描述的内容、对检验水准的规定,以及进行假设检验和建立可信区间的统计学方法的选择及其理由。如果统计分析过程中进行了数据变换,应同时提供数据变换的理由和依据。
3)各组病例入选时的基线特征描述及统计检验结果。
4)疗效/效应的分析包括各组病例的各类观察指标(主要指标、次要指标等)的统计描述和假设检验结果。应给出每个观察时间点的统计描述结果。列出假设检验中的检验统计量、P值。例如,两个样本的t检验的结果中应包括每个样本的例数、均值和标准差、最小和最大值、两样本比较的t值和P值;用方差分析进行主要指标有效性分析时,应考虑治疗、中心和分析指标基线值的影响,进行协方差分析;对于交叉设计资料的分析,应包括治疗顺序资料、治疗顺序中的患者数、每个阶段开始时的基线值、洗脱期及洗脱期长度、每个阶段中的脱落情况,以及用于分析治疗、阶段、治疗与阶段的交互作用方差分析表。
5)各组病例安全性评价,主要以统计描述为主,包括用药/暴露情况(用药持续时间、剂量、药物浓度)、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不良事件的具体描述;实验室检测结果在试验前后的变化情况;发生异常改变及其与试验用药品的关系。
6)多中心研究时,内容应包括各中心受试者的入选情况,试验方案的偏离、人口学等基线数据的描述性分析,主要疗效指标和次要疗效指标的统计描述,发生的不良事件的情况及处理和描述性分析。
以上结果应尽可能采用统计表、统计图表示。统计分析结论应用精确的统计学术语予以阐述。所有统计计算程序应以文件形式保存以便核查。
1.5.6 多中心临床试验中各中心的小结
多中心研究的各中心应提供小结表(见附件的样表)。各中心小结表一般由该中心的主要研究者填写,须有该单位的盖章及填写人的签名。内容应包括该中心受试者的入选情况、试验过程管理情况、发生的严重和重要不良事件的情况及处理等,各中心主要研究者对所参加的临床试验的真实性的承诺等。
1.6 参考文献
以温哥华格式(Vancouver style)列出研究报告的有关参考文献,其主要文献的复印件列于附件中。
2、I期临床试验
2.1 耐受性试验的报告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