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工作目标。争取用5年时间,发展壮大一批重点工业企业,全市重点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利润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均达40%以上。积极实施“6635”重点工业企业发展规划,即:主营业务收入达100亿元以上企业6户,50亿元以上企业6户,10亿元以上企业35户。重点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明显进步,节能减排全面推行,企业信息化加快推进,管理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进一步提升,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和完善,形成一批以大企业集团为龙头、产业产品为链条、中小企业紧密配套的企业集群,在带动就业、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三、以信息化引领重点工业企业发展
(一)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重点工业企业要因企制宜,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企业资源计划(ERP)等计算机管理系统,对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物资采购、市场营销、能耗计量等环节进行改造。选择重点示范企业,继续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加快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企业生产的融合,全面提升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加快发展电子商务。重点工业企业要积极构建企业信息门户和电子商务平台,促进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重组与优化,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四、向高附加值产业链延伸
(一)推动产业链延伸。各级产业结构调整及技术改造专项资金要积极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发挥产业集群的龙头作用,依托现有产品上溯下及,搞好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二)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工业企业开发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高附加值和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市场急需的新产品,市发改、经贸、科技等部门要在立项、研发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五、发展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一)带头发展装备制造业。重点工业企业要因企制宜,以产品生产所需装备为重点,带头搞好消化吸收创新,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积极推进由“使用装备”向“制造装备”转变。特别要重点研制中高档数控机床产品,带动其他加工制造业的发展。
(二)加速装备类产品更新换代。要充分运用首台首套政策,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加快高新技术的应用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装备类产品的开发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