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壮大企业人才队伍。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有胆识、有见识、有学识的企业家队伍。加强职业经理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完善重点工业企业与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共建机制,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创新专业培训,直接为企业输送紧缺人才和一线技术人才。认真落实中央和省人才激励政策,鼓励重点工业企业实行股权、期权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重点工业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在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十二、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一)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好出口退税、信贷、结汇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重点工业企业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扩大内需,稳定外需,让利不让市场,牢牢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对重点工业企业出口及时足额退税;对机电产品、农副产品、加工贸易、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按新增部分给予奖励;对进口先进技术、先进制造设备、重要原材料及重要能源、资源型产品的,给予贴息;对开展国际市场认证和参展的,给予补贴。
(二)创新市场营销模式。移动、联通、电信、邮政等单位要进一步完善短信平台、电子商务、呼叫中心、直邮销售等信息化手段,帮助重点工业企业优化和创新商业模式,加强营销网络建设,创新营销体系,扩大市场销售。
十三、推进节能减排
(一)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淘汰落后产能的财政奖励政策。市级淘汰落后产能补助资金向重点工业企业倾斜。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按照“上大压小”原则,将淘汰落后产能所空出的环保、节能、土地等指标,优先配置给重点工业企业。
(二)支持重大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对重点工业企业节能减排项目,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省节能专项资金,优先使用市节能专项资金及其他财政性补贴或奖励资金。积极帮助重点工业企业争取国家、省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示范项目。
(三)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围绕国家“十大节能工程”和全省3个“节能100项”,鼓励重点工业企业带头采用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优化生产工艺,重点开发推广一批节能节水、环保、循环经济关键技术和装备。积极推动节能产品认证,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对产业基地中的重点工业企业,在项目管理、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带动产业基地规模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