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落实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继续实施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2010年度(第六期)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评选第8批市级高校精品课程,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建设好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动实验教学改革。做好教育高地建设工作,推动专业教学改革。开展优秀教学团队和高校教学名师奖的评选。配合教育部做好教育质量工程项目的遴选推荐工作,包括精品课程、特色专业、教学改革创新实验区等。配合教育部做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进一步完善本科新专业设置管理工作,作好年度专业设置审批工作。推进创业教育相关工作。开展全英语教学示范性课程建设。加强高校合作办学,进一步发挥本市“东北片”、“西南片”、“松江大学园区”高校的合作办学优势,推进高校间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14.开展高职高专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布局结构的优化调整工作。启动上海高职高专院校重点专业建设工程。继续进行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第六期建设;继续进行民办高校教学高地第六期建设工作。继续推进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完成第一、第二批示范高职验收。按照教育部要求,用新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继续开展上海市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构架高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探索中高职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继续推进高职高专示范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工作。组织开展高职高专汽车类、护理类等专业技能竞赛活动。
(三)不断深化知识创新与知识服务平台建设
15.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和布局一批冲击国际一流学科。以“一流学科带动一流大学发展”的理念,深化重点学科建设和绩效评价,制定落实具体举措,着力推进国际一流学科建设和重点学科建设,建立并完善国家、省市、学校三级重点学科体系。按照“扶需、扶特、扶强”的原则,强化分类指导,强化学科优势,突显学校特色,形成“校校有特色、校校有发展”发展格局。
16.深入开展研发基地建设。继续贯彻加快推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目标和任务,聚焦“九大领域”,布局并重点建设一批与“四个率先”和“四个中心”建设目标相衔接的高校知识服务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研发基地。着力提升高校知识服务的能力,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研究知识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以增强服务国家战略能力为核心,按照“比照衔接”的原则,瞄准国家专项战略,通过市级培育项目(基地)建设,增强上海高校综合竞争力,形成高校与城市(区域)联动发展良性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