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推进科学发展观“三进”工作,开展《六个“为什么”》进思政课试点工作。设立优秀思政课教师巡讲制度,组织教学督导,召开第四届教学论坛、教学研讨会、教学比赛等,建好思政课网站。制定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出台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深入开展思政课教师课程轮训、岗前培训和骨干研修。继续遴选设立若干个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出台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办好形势政策教育教师培训班,进一步加强上海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
6.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推出“阳光计划”,培养思政专家。组织高校辅导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建立辅导员境外研修基地,继续做好辅导员岗前培训、专题培训和高级研修工作,拓展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方向。继续推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职务聘任工作。设立优秀辅导员工作室,推广辅导员博客,举办年度辅导员论坛。召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出台《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加强对民族学生、留学生、民办高校学生等特殊群体学生特点的研究。出台高校师德管理办法。
7.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发展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教育、帮困育人、学业指导等工作纳入“人生指导工程”。推出《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规划》和《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区域示范中心建设标准》,完成心理健康教育达标中心和示范中心遴选、验收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构建心理危机报送系统。组建新一届心理专家委员会。推进学校心理咨询师培训和认证工作,制定学校心理咨询师后续教育办法和学校高级心理咨询师认定办法。把职业发展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创业教育,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推进高校慈善爱心屋建设,加强帮困育人工作。
8.系统谋划学校德育科学发展。制定《上海学校德育“十二五”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市哲社课题德育系列、市德育理论研究课题、市德育决策咨询课题、市德育实践研究课题的申报评审工作。召开上海学校德育工作会议和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研究年会,承办第二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论坛。
三、内涵发展,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2010年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以《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高校发展定位规划为基础,全面实施上海高校内涵建设“085工程”,包括综合建设、人才培养、知识创新与知识服务、教师队伍建设、国际交流等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