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论法教义学与价值判断——以民法方法为重点

   Julius von Kirchmann, Über die Wertlosigkeit der Jurisprudenz als Wissenschaft, 1847, S. 24 f. 
   如德国民法学者卡纳里斯(Canaris)一直倡导的“体系化思维”认为,法学的基本方法是遵循“符合价值要求的逻辑一贯性”(wertungsmäßigen Folgerichtigkeit)和法律体系的“内部整体性”(innere Einheit)。Claus-Wilhelm Canaris, a.a.O., S. 155. 
   某种意义上说,“法条主义”、“概念法学”从最开始就是一个人为树立的虚无的“靶子”,从古到近,没有人真正坚持纯粹的“概念法学”或“法条主义”。新近的研究表明,德国“概念法学”的代表人物普赫塔实际上并没有像其被贴附的“概念法学”标签那样,拒绝一切现实的思考。例如,在1828年,普赫塔还强调法学活动应当经受双重正确性检验:(1)是否符合国民精神;(2)是否符合法律体系以及现行法原则。按照Haferkamp的研究,无论是普赫塔论述中的法律人法(Juristenrecht)还是其主张的法律科学,都没有认为纯粹的逻辑推理是法律论证的唯一依据。普赫塔的问题,主要在于他对当时政治和社会状况的悲观判断,如不相信法官会在一般理性的支配下作出公正的裁量,甚至不相信当时的立法者会制定出符合法律原本精神的规则,因此给人的印象是过度地强调了法律推理与罗马法的意义。实际上,和同时代的人相比,普赫塔没有任何过分强调法律逻辑的地方,甚至他最主要的研究成果之一是当时的“习惯法”(Gewohnheitsrecht),而不是纯法律规范。Hans-Peter Haferkamp, Georg Friedrich Puchta und die 4Begriffsjurisprudenz“, Vittorio Klostermann, 2004, S. 173 ff. 该书被德国汉堡马普比较法与国际私法研究所的Zimmermann主任评为“2004年度最佳法学论著”,认为其“改变了传统中将普赫塔等同于概念法学”的印象。Reinhard Zimmermann, Die juristischen Bücher des Jahres - Eine Lesempfehlung, NJW 2004, 3466 (3467). 
   阿里克西,前揭12,页17。 
   Richard Craswell, Two Economic Theories of Enforcing Promises, in: Peter Benson ed., The Theory of Contract Law: New Essay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p. 29. 对此,罗尔斯早有论述:“Thus we can say that an arrangement of rights and duties in the basic structure is efficient if and only if it is impossible to change the rules, to redefine the scheme of rights and duties, so as to raise the expectations of any representative man (at least one) without at the same time lowering the expectations of some (at least one) other representative man. John Rawls, A Theory of Justic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p. 70. 
   “Whatever we adopt as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morality, we require subordinate principles to apply it by.” John Stuart Mill, Utilitarianism, Parker, Son, and Bourn, West Strand, 1863, p. 35. 
   James O. Urms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Moral Philosophy of J. S. Mill, 3 The Philosophical Quarterly 33 (1953). 
   Richard B. Brandt, Some Merits of one Form of Rule-Utilitarianism, 3 University of Colorado Studies in Philosophy 39 (1967). 
   “distinction between justifying a practice and justifying a particular action falling under it” John Rawls, Two concepts of Rules, 64 Philosophical Review 3, 3 (1955). 
   Rawls, supra. 当然,罗尔斯后来明确“划清”了自己和规则功利主义的“界限”。在规则功利主义的理论下,对为什么“规则应当遵守”的回答还是功利性的论证:因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规则的效用(utility)。那是不是如果一个人在完全隐蔽的情形下违反规则而不为其他人所知(因而就不会损害规则普遍适用的要求),就可以违反自己的承诺呢?如果再进一步追问,就又回到功利主义的老难题上,为什么要提高效用呢?对此,功利主义都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回答。相比而言,罗尔斯在《正义论》中,虽然也强调规则与规则背后原则的区分,但其最终的基础是建立在道义伦理(deontological ethics)上的。“By definition, then, is a deontological theory, one that either does not specify the good independently from the right, or does not interpret the right as maximizing the good.” John Rawls, supra n. 37, p. 30. 
   Joseph Raz, Practical Reason and Norms, Oxford University, 1999, pp. 35 ff. 
   “The Presence of an exclusionary reason may imply that one ought not to act on the balance of reasons. The exclusionary reason may exclude a reason which would have been overridden anyway, but it may also exclude a reason which would have tipped the balance of reasons.” Joseph Raz, supra, p. 41. 
   一些法律经济分析学者甚至强调,至少在成文法国家,效率与否等价值判断,由立法机关完成最为合适。参见Horst Eeidenmüller, Effizienz als Rechtsprinzip, Mohr Siebeck, 2005, S. 414 ff. 
   王轶教授非常深刻强调这是一个“政治”过程,见王轶:《论物权法的价值判断》,2007年10月7日,该讲稿刊载于中国民商法律网:http://www.civillaw.com.cn/article/default.asp?id=35418,最后访问时间:2007年11月10日。 
   王轶,前揭2,页114。 
   目的理论更多是一种工具,其本身并不能提供一种“应然”的判断。毕竟“目的”究竟是何种道德、伦理或者其他考虑,还是未定事项。 
   如我国《合同法》第4条、第7条。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贺绍甲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页102。 
   见该案判决书。 
   见该案判决书,页10页。 
   Grant Gilmore, The Death of Contract, Columbus, 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74, pp. 87-99.  
   王泽鉴:《侵权行为法(1)》,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页242。 
   王泽鉴:《摔跤游戏之违法性》,《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1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96页以下。 
   法院也论证了“违法性”:“被告梁某向每一位队员都收取了60元的活动经费,虽名为AA制,但在其未能举证证明此次活动没有任何应予又不曾退款给队员的情况下,应推定其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营利性质,又因其不具备进行营利活动的资质,故其行为具有一定违法性。”虽然不值一驳,还是稍作说明:首先,法院显然是混淆了营利和劳务费的差别:以常人的眼光来看,负责出车、安排为期两天的登山郊游活动,向每人收60块钱,似乎很难构成营利,其“推定”毫无根据;其次,多人结伙出游也需要资质?而且,即使是从事营利活动,法律并无明文限制,为何一定需要资质?最后,退一步讲,有无资质以及是否违反资质管理规范,和本案中的侵权行为所要求的违法性似乎也并无直接关联。 
   Picker, Vertragliche und deliktische Schadenshaftung, JZ 1987, 1041 (1052, 1054). 
   详见许德风:《对第三人具有保护效力的合同与信赖责任》,《私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8卷,页253-291。 
   在《新京报》3月13日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中,有读者还“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对于这种自主游活动进行规范,包括对组织者的身份的认证制度,对参与者的责任划分制度等等。”《“驴友”遇难责任谁担?》,《新京报》3月13日,第A02版。 
   Ronald Dworkin, Hard Cases, 88 Harv. L.Rev. 1057 (1972). 
   需要说明的是,在判例法国家,裁判者同时也是立法者,这两项工作并不必然分开。另外,大陆法国家的法院,尤其是上级法院有事实上的影响下级法院的权威,其判决有时候也具有立法的性质。 
   康德关于逻辑与真理的关系的思辨,见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邓晓芒译,杨祖陶校,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55-57页。 
   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沈叔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39页。 
   Lynn M. LoPucki, The Systems Approach to Law, 82 Cornell L. Rev. 479, 503 (1997);另见拉伦茨,前揭12,页74。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