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07年第24号--发布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等体系

  定量评价指标考核总分值按式(3)计算:

         n
  P(1 下标)=∑S(i 下标)·K(i 下标)                    (3)
        i=1

  式中:
  P(1 下标)--定量评价考核总分值;
  n--参与考核的定量评价的二级指标项目总数;
  S(i 下标)--第i项评价指标的单项评价指数;
  K(i 下标)--第i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值。
  由于企业因自身统计原因值所造成的缺项,该项考核分值为零。
  4.2 定性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
  定性评价指标考核总分值按式(4)计算:

         n
  P(2 下标)=∑F(i 下标)                          (4)
        i=1

  式中:
  P(2 下标)--定性评价二级指标考核总分值;
  F(i 下标)--定性评价指标体系中的第i项二级指标的得分值;
  n--参与考核的定性评价二级指标的项目总数。
  4.3 综合评价指数的考核评分计算
  为了综合考核火电企业清洁生产的总体水平,在对该企业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考核评分的基础上,将这两类指标的考核得分按权重(定量和定性评价指标各占70%、30%)予以综合,得出该企业的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
  综合评价指数是评价被考核企业在考核年度内清洁生产总体水平的一项综合指标。综合评价指数之差可以反映企业之间清洁生产水平的总体差距。综合评价指数按式(5)计算:

  P=0.7P(1 下标)+0.3P(2 下标)                       (5)

  式中:
  P--企业清洁生产的综合评价指数;
  P(1 下标)--定量评价指标中各二级评价指标考核总分值;
  P(2 下标)--定性评价指标中各二级评价指标考核总分值。
  4.4 火电行业清洁生产企业的评定
  对火电行业清洁生产企业水平的评价,是以其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为依据的。对达到一定综合评价指数的企业,分别评定为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和清洁生产企业。
  根据我国目前火电行业的实际情况,不同等级清洁生产企业的综合评价指数列于表3。

  表3 火电行业不同等级的清洁生产企业综合评价指数

  -----------------------------------------
  清洁生产企业等级                     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
  -----------------------------------------
  清洁生产先进企业                        P≥95
  -----------------------------------------
  清洁生产企业                        80≤P<90
  -----------------------------------------

  按照现行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以及产业政策要求,凡参评企业被地方环保主管部门认定为主要污染物排放未“达标”(指总量未达到控制指标或主要污染物排放超标),生产淘汰类产品或仍继续采用要求淘汰的设备、工艺进行生产的,则该企业不能被评定为“清洁生产先进企业”或“清洁生产企业”。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低于80分的企业,应类比本行业清洁生产先进企业,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强化全面管理,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5 指标解释



  (1)供电煤耗
  火电厂向厂外供出1千瓦时电能所耗用的标准煤量。

                  发电标准煤量(kg)
  供电标准煤耗(kgce/kWh)=----------------------------
                  厂供电量(kWh)

  (2)热电比
  热电厂供热量占全厂发电、供热总耗用热量的份额,计算公式为:

              全厂供热量(GJ)
  热电比(%)=-------------------------------------×100%
           全厂发电、供热所用的总热量(GJ)

  (3)单位发电量耗水量
  火电厂每生产1kWh电能所消耗的生产用新鲜水量,计算公式为:

                  企业年新鲜水消耗量(kg)
  单位发电耗水量(kg/kWh)=--------------------------------
                   年发电量(kWh)

  (4)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量与外补新鲜水量和重复利用水量之和的比,计算公式为:

                  重复利用水量(立方米)
  水重复利用率(%)=--------------------------------------------×100%
            补充新鲜水量(立方米)+重复利用水量(立方米)

  (5)粉煤灰综合利用率
  火电厂粉煤灰年利用量与年产生总量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年粉煤灰利用量(t)
  粉煤灰综合利用率(%)=--------------------------×100%
                 年粉煤灰产生量(t)

  (6)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率
  火电厂脱硫石膏年利用量与年产生总量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年脱硫石膏利用量(t)
  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率(%)=--------------------------×100%
                 年脱硫石膏产生量(t)

  (7)单位发电量烟尘排放量
  火电厂每生产1kWh电能外排的烟尘量,计算公式为:

                      年排放烟尘量(g)
  单位发电量烟尘排放量(g/kWh)=-----------------------------
                      年发电量(kWh)

  (8)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硫排放量
  火电厂每生产1kWh电能外排的二氧化硫量,计算公式为:

                       年排放二氧化硫量(g)
  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硫排放量(g/kWh)=-------------------------------
                         年发电量(kWh)

  (9)单位发电量废水排放量
  火电厂每生产1kWh电能外排废水量,计算公式为:

                     年废水排放量(kg)
  单位发电量废水排放量(kg/kWh)=----------------------------
                      年发电量(kWh)


磷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目录

  前言
  1 磷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范围
  2 磷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
  3 磷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基准值和权重分值
  4 磷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方法
  4.1 定量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
  4.2 定性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
  4.3 综合评价指数的考核评分计算
  4.4 磷肥行业清洁生产企业的评定
  5 指标解释

前言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和推动磷肥行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磷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评价磷肥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作为创建清洁生产先进企业的主要依据,并为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企业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两级,即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和代表国内一般水平的“清洁生产企业”。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指标体系每3-5年修订一次。
  本指标体系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中国磷肥工业协会起草。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指标体系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1 磷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范围



  本评价指标体系适用于高浓度磷肥(重过磷酸钙、磷酸一铵、磷肥二铵等)、低浓度磷肥(钙镁磷肥、过磷酸钙等)等系列产品的企业。

2 磷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



  根据清洁生产的原则要求和指标的可度量性,本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要求两大部分。
  定量评价指标选取了有代表性的、能反映“节能”、“降耗”、“减污”和“增效”等有关清洁生产最终目标的指标,建立评价模式。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实际达到值、评价基准值和指标的权重值进行计算和评分,综合考评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状况和企业清洁生产程度。
  定性评价指标主要根据国家有关推行清洁生产的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政策、资源环境保护政策规定以及行业发展规划选取,用于定性考核企业对有关政策法规的符合性及其清洁生产工作实施情况。
  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为普遍性、概括性的指标,二级指标为反映磷肥企业清洁生产各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易于评价考核的指标。
  本指标体系选用资源与能源消耗指标、产品特征指标、污染物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及健康安全指标等5个方面(高浓度磷肥共27项指标,低浓度磷肥共21项指标)作为磷肥行业的清洁生产定量评价指标。选用生产技术特征指标、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及清洁生产审核和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规的符合性作为磷肥行业的清洁生产定性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体系分为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其中,资源与能源消耗指标、污染物指标、健康安全指标(除劳保投入外)均为逆向指标,数值越小越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资源综合利用指标均为正向指标,数值越大越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产品特征指标中既有正向指标,也有逆向指标。
  磷肥行业清洁生产定量和定性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分别见图1和图2。
  图1 磷肥行业清洁生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略)
  图2 磷肥行业清洁生产定性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略)

3 磷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基准值和权重分值



  在定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评价基准值是衡量该项指标是否符合清洁生产基本要求的评价基准。本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定量评价指标的评价基准值的依据是:凡国家或行业在有关政策、规划等文件中对该项指标已有明确要求值的就选用国家要求的数值;凡国家或行业对该项指标尚无明确要求值的,则选用国内磷肥行业近年来清洁生产所实际达到的中上等以上水平的指标值。本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基准值代表了行业清洁生产的平均先进水平。
  在定性评价指标体系中,衡量该项指标是否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以及企业的生产状况,按“是”或“否”两种选择来评定。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反映了该指标在整个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它在原则上是根据该项指标对磷肥企业清洁生产实际效益和水平的影响程度大小及其实施的难易程度来确定的。
  高浓度磷肥企业和低浓度磷肥企业清洁生产的定量评价指标项目、各项指标权重及评价基准值分别见表1和表2。
  高浓度磷肥企业和低浓度磷肥企业清洁生产的定性评价指标项目、各项指标权重及评价基准值见表3。

  表1 高浓度磷肥企业清洁生产定量评价指标项目、权重及基准值

┏━━━━┳━━━━━━━━━━━━━━━━━━━━━━━━━━┳━━━━━━━━━━━━━┳━━━━┳━━━━━━━━━┓
┃ 序  ┃  评价指标                    ┃  单位         ┃权重  ┃评价基准值    ┃
┃ 号  ┃                          ┃             ┃    ┃         ┃
┣━━━━╋━━━━━┳━━━━━━━━━━━━┳━━━━━━━╋━━━━━━━━━━━━━╋━━━━╋━━━━━━━━━┫
┃ 1   ┃     ┃综合能耗        ┃TSP/DAP/MAP ┃ kgce/t产品       ┃ 8   ┃ 180/140/120  ┃
┣━━━━┫     ┣━━━━━━━━━━━━╋━━━━━━━╋━━━━━━━━━━━━━╋━━━━╋━━━━━━━━━┫
┃  2  ┃资源   ┃硫酸(100%)消耗     ┃TSP/DAP/MAP ┃  t/t产品       ┃    ┃         ┃
┃    ┃     ┃            ┃       ┃             ┃ 4   ┃ 2.3/2.9/2.8  ┃
┃    ┃与能   ┃            ┃       ┃ (100%P(2下标)O(5下标)) ┃    ┃         ┃
┣━━━━┫     ┣━━━━━━━━━━━━╋━━━━━━━╋━━━━━━━━━━━━━╋━━━━╋━━━━━━━━━┫
┃    ┃     ┃            ┃       ┃  t/t产品       ┃    ┃         ┃
┃  3  ┃源消   ┃磷矿消耗(30%标矿)   ┃TSP/DAP/MAP ┃             ┃ 19.5 ┃ 3.7/3.5/3.5  ┃
┃    ┃     ┃            ┃       ┃  (100%P(2下标)O(5下标))┃    ┃         ┃
┣━━━━┫     ┣━━━━━━━━━━━━╋━━━━━━━╋━━━━━━━━━━━━━╋━━━━╋━━━━━━━━━┫
┃    ┃耗指   ┃            ┃       ┃  t/t产品       ┃    ┃         ┃
┃ 4   ┃ 标   ┃氨消耗         ┃DAP/MAP   ┃             ┃ 3   ┃ 1.26/1.25   ┃
┃    ┃     ┃            ┃       ┃ (100%P(2下标)O(5下标)) ┃    ┃         ┃
┣━━━━┫     ┣━━━━━━━━━━━━╋━━━━━━━╋━━━━━━━━━━━━━╋━━━━╋━━━━━━━━━┫
┃ 5   ┃     ┃新鲜水消耗       ┃TSP/DAP/MAP ┃  t/t产品       ┃  2.5 ┃  3.0      ┃
┣━━━━╋━━━━━╋━━━━━━━━━━━━╋━━━━━━━╋━━━━━━━━━━━━━╋━━━━╋━━━━━━━━━┫
┃  6  ┃     ┃总养分         ┃TSP/DAP/MAP ┃  %          ┃  1  ┃  46/64/58  ┃
┣━━━━┫     ┣━━━━━━━━━━━━╋━━━━━━━╋━━━━━━━━━━━━━╋━━━━╋━━━━━━━━━┫
┃  7  ┃产品   ┃有效P(2下标)O(5下标)含量┃TSP/DAP/MAP ┃  %          ┃  4  ┃  46/45/46  ┃
┣━━━━┫     ┣━━━━━━━━━━━━╋━━━━━━━╋━━━━━━━━━━━━━╋━━━━╋━━━━━━━━━┫
┃  8  ┃特征   ┃水溶磷/有效磷     ┃DAP/MAP   ┃  %          ┃  0.5 ┃  80      ┃
┣━━━━┫     ┣━━━━━━━━━━━━╋━━━━━━━╋━━━━━━━━━━━━━╋━━━━╋━━━━━━━━━┫
┃    ┃指标   ┃            ┃       ┃             ┃    ┃         ┃
┃  9  ┃     ┃氮含量         ┃DAP/MAP   ┃  %          ┃  2  ┃  17.0/10.0  ┃
┣━━━━┫     ┣━━━━━━━━━━━━╋━━━━━━━╋━━━━━━━━━━━━━╋━━━━╋━━━━━━━━━┫
┃  10 ┃     ┃含水量         ┃TSP/DAP/MAP ┃  %          ┃  0.5 ┃  3.5/2.0/4.0 ┃
┣━━━━╋━━━━━╋━━━━━━━━━━━━┻━━━━━━━╋━━━━━━━━━━━━━╋━━━━╋━━━━━━━━━┫
┃  11 ┃     ┃废水排放量               ┃  t/t产品       ┃ 10.5 ┃  0.5      ┃
┣━━━━┫     ┣━━━━━━━━━━━━━━━━━━━━╋━━━━━━━━━━━━━╋━━━━╋━━━━━━━━━┫
┃  12 ┃     ┃废水中总磷(以P计)            ┃  g/t产品       ┃  8.5 ┃  10      ┃
┣━━━━┫     ┣━━━━━━━━━━━━━━━━━━━━╋━━━━━━━━━━━━━╋━━━━╋━━━━━━━━━┫
┃  13 ┃     ┃废水氟化物(以F计)            ┃  g/t产品       ┃  4  ┃  5       ┃
┣━━━━┫     ┣━━━━━━━━━━━━━━━━━━━━╋━━━━━━━━━━━━━╋━━━━╋━━━━━━━━━┫
┃ 14  ┃     ┃废水中氨氮               ┃  g/t产品       ┃  1  ┃  7.5      ┃
┃    ┃  污染 ┃                    ┃             ┃    ┃         ┃
┣━━━━┫     ┣━━━━━━━━━━━━━━━━━━━━╋━━━━━━━━━━━━━╋━━━━╋━━━━━━━━━┫
┃  15 ┃     ┃废水中COD                ┃  g/t产品       ┃  0.5 ┃  50      ┃
┃    ┃  物指 ┃                    ┃             ┃    ┃         ┃
┣━━━━┫     ┣━━━━━━━━━━━━━━━━━━━━╋━━━━━━━━━━━━━╋━━━━╋━━━━━━━━━┫
┃  16 ┃  标  ┃废水pH                 ┃             ┃  0.5 ┃  6~9     ┃
┣━━━━┫     ┣━━━━━━━━━━━━━━━━━━━━╋━━━━━━━━━━━━━╋━━━━╋━━━━━━━━━┫
┃  17 ┃     ┃废水悬浮物               ┃  g/t产品       ┃  0.5 ┃  15      ┃
┣━━━━┫     ┣━━━━━━━━━━━━━━━━━━━━╋━━━━━━━━━━━━━╋━━━━╋━━━━━━━━━┫
┃ 18  ┃     ┃磷酸废气中氟化物            ┃mg/N·立方米       ┃ 5   ┃  11      ┃
┣━━━━┫     ┣━━━━━━━━━━━━━━━━━━━━╋━━━━━━━━━━━━━╋━━━━╋━━━━━━━━━┫
┃  19 ┃     ┃燃煤锅炉废气SO(2 下标)        ┃ mg/N·立方米      ┃ 4   ┃  960      ┃
┣━━━━┫     ┣━━━━━━━━━━━━━━━━━━━━╋━━━━━━━━━━━━━╋━━━━╋━━━━━━━━━┫
┃  20 ┃     ┃磷铵废气粉尘              ┃mg/N·立方米       ┃  1.5 ┃  150      ┃
┣━━━━╋━━━━━╋━━━━━━━━━━━━━━━━━━━━╋━━━━━━━━━━━━━╋━━━━╋━━━━━━━━━┫
┃  21 ┃     ┃  水循环利用率            ┃  %          ┃  2  ┃  90      ┃
┃    ┃  资源 ┃                    ┃             ┃    ┃         ┃
┣━━━━┫     ┣━━━━━━━━━━━━━━━━━━━━╋━━━━━━━━━━━━━╋━━━━╋━━━━━━━━━┫
┃  22 ┃  综合 ┃磷利用率                ┃  %          ┃ 8   ┃  95      ┃
┣━━━━┫     ┣━━━━━━━━━━━━━━━━━━━━╋━━━━━━━━━━━━━╋━━━━╋━━━━━━━━━┫
┃  23 ┃  利用 ┃  氟回收率              ┃  %          ┃  4  ┃  85      ┃
┃    ┃  指标 ┃                    ┃             ┃    ┃         ┃
┣━━━━┫     ┣━━━━━━━━━━━━━━━━━━━━╋━━━━━━━━━━━━━╋━━━━╋━━━━━━━━━┫
┃ 24  ┃     ┃磷石膏渣综合利用率           ┃  %          ┃  1  ┃  60      ┃
┣━━━━╋━━━━━╋━━━━━━━━━━━━━━━━━━━━╋━━━━━━━━━━━━━╋━━━━╋━━━━━━━━━┫
┃  25 ┃  健康 ┃  劳保投入              ┃ 元/人·年       ┃  1.5 ┃  1000     ┃
┣━━━━┫     ┣━━━━━━━━━━━━━━━━━━━━╋━━━━━━━━━━━━━╋━━━━╋━━━━━━━━━┫
┃  26 ┃  安全 ┃  职业病发病率            ┃  %          ┃  1  ┃  0.01     ┃
┣━━━━┫     ┣━━━━━━━━━━━━━━━━━━━━╋━━━━━━━━━━━━━╋━━━━╋━━━━━━━━━┫
┃    ┃  指标 ┃                    ┃             ┃    ┃         ┃
┃ 27  ┃     ┃ 工伤事故率              ┃  %          ┃  1.5 ┃  0.1      ┃
┗━━━━┻━━━━━┻━━━━━━━━━━━━━━━━━━━━┻━━━━━━━━━━━━━┻━━━━┻━━━━━━━━━┛

  注:TSP:重过磷酸钙;MAP:磷酸一铵;DAP:磷酸二铵

  表2 低浓度磷肥企业清洁生产定量评价指标项目、权重及基准值

┏━━━━━━━━━━━━━━━━━━━━━━━━━━┳━━━━━━━━━━━━━┳━━━━━┳━━━━━━━┓
┃  评价指标                    ┃  单位         ┃权重   ┃评价基准值  ┃
┣━━━━━━━┳━━━━━━━━━━━━┳━━━━━╋━━━━━━━━━━━━━╋━━━━━╋━━━━━━━┫
┃       ┃综合能耗        ┃SSP/FCMP ┃ kgce/t产品       ┃  8   ┃  15/290  ┃
┃       ┣━━━━━━━━━━━━╋━━━━━╋━━━━━━━━━━━━━╋━━━━━╋━━━━━━━┫
┃       ┃            ┃     ┃  t/t产品       ┃     ┃       ┃
┃(一)资源能  ┃磷矿(30%标矿)     ┃SSP/FCMP ┃             ┃ 20   ┃  3.72/4.0 ┃
┃       ┃            ┃     ┃ (100%P(2下标)O(5下标)) ┃     ┃       ┃
┃       ┣━━━━━━━━━━━━╋━━━━━╋━━━━━━━━━━━━━╋━━━━━╋━━━━━━━┫
┃  源消耗  ┃            ┃     ┃  t/t产品       ┃     ┃       ┃
┃       ┃硫酸(100%)消耗     ┃SSP    ┃             ┃ 6.5   ┃  2.50   ┃
┃       ┃            ┃     ┃ (100%P(2下标)O(5下标)) ┃     ┃       ┃
┃       ┣━━━━━━━━━━━━╋━━━━━╋━━━━━━━━━━━━━╋━━━━━╋━━━━━━━┫
┃       ┃新鲜水消耗       ┃SSP/FCMP ┃  t/t产品       ┃  2.5  ┃  5.0    ┃
┣━━━━━━━╋━━━━━━━━━━━━╋━━━━━╋━━━━━━━━━━━━━╋━━━━━╋━━━━━━━┫
┃       ┃有效P(2下标)O(5下标)含量┃SSP/FCMP ┃  %          ┃  4   ┃  16/15  ┃
┃       ┣━━━━━━━━━━━━╋━━━━━╋━━━━━━━━━━━━━╋━━━━━╋━━━━━━━┫
┃       ┃镁含量         ┃FCMP   ┃  %          ┃  1   ┃  12.0   ┃
┃       ┣━━━━━━━━━━━━╋━━━━━╋━━━━━━━━━━━━━╋━━━━━╋━━━━━━━┫
┃  征指标  ┃可溶SiO(2下标)     ┃ FCMP   ┃  %          ┃  0.5  ┃  20.0   ┃
┃       ┣━━━━━━━━━━━━╋━━━━━╋━━━━━━━━━━━━━╋━━━━━╋━━━━━━━┫
┃       ┃碱分(CaO计)       ┃FCMP   ┃  %          ┃  0.5  ┃  45.0   ┃
┃       ┣━━━━━━━━━━━━╋━━━━━╋━━━━━━━━━━━━━╋━━━━━╋━━━━━━━┫
┃       ┃含水量         ┃SSP/FCMP ┃  %          ┃  2   ┃  12.0/0.5 ┃
┣━━━━━━━╋━━━━━━━━━━━━┻━━━━━╋━━━━━━━━━━━━━╋━━━━━╋━━━━━━━┫
┃       ┃废水排放量             ┃  t/t产品       ┃  11.5 ┃  0.3    ┃
┃       ┣━━━━━━━━━━━━━━━━━━╋━━━━━━━━━━━━━╋━━━━━╋━━━━━━━┫
┃       ┃废水中总磷(以P计)          ┃  g/t产品       ┃  10  ┃  6     ┃
┃       ┣━━━━━━━━━━━━━━━━━━╋━━━━━━━━━━━━━╋━━━━━╋━━━━━━━┫
┃       ┃废水氟化物(以F计)          ┃  g/t产品       ┃  4.5  ┃  4.5    ┃
┃ (三)污染物 ┃                  ┃             ┃     ┃       ┃
┃       ┣━━━━━━━━━━━━━━━━━━╋━━━━━━━━━━━━━╋━━━━━╋━━━━━━━┫
┃  指标   ┃废水pH               ┃             ┃  1   ┃  6~9   ┃
┃       ┣━━━━━━━━━━━━━━━━━━╋━━━━━━━━━━━━━╋━━━━━╋━━━━━━━┫
┃       ┃废水悬浮物             ┃  g/t产品       ┃  1   ┃  24    ┃
┃       ┣━━━━━━━━━━━━━━━━━━╋━━━━━━━━━━━━━╋━━━━━╋━━━━━━━┫
┃       ┃废气氟化物             ┃ mg/N·立方米      ┃ 5    ┃  100    ┃
┃       ┣━━━━━━━━━━━━━━━━━━╋━━━━━━━━━━━━━╋━━━━━╋━━━━━━━┫
┃       ┃废气中粉尘             ┃ mg/N·立方米      ┃ 4    ┃  120    ┃
┣━━━━━━━╋━━━━━━━━━━━━━━━━━━╋━━━━━━━━━━━━━╋━━━━━╋━━━━━━━┫
┃ (四)资源综 ┃水循环利用率            ┃  %          ┃  2   ┃  90    ┃
┃       ┣━━━━━━━━━━━━━━━━━━╋━━━━━━━━━━━━━╋━━━━━╋━━━━━━━┫
┃  合利用  ┃磷利用率              ┃  %          ┃  12  ┃  90    ┃
┣━━━━━━━╋━━━━━━━━━━━━━━━━━━╋━━━━━━━━━━━━━╋━━━━━╋━━━━━━━┫
┃       ┃劳保投入              ┃ 元/人·年       ┃ 1.5   ┃  600    ┃
┃ (五)健康安 ┃                  ┃             ┃     ┃       ┃
┃       ┣━━━━━━━━━━━━━━━━━━╋━━━━━━━━━━━━━╋━━━━━╋━━━━━━━┫
┃  全指标  ┃职业病发生率            ┃  %          ┃  1   ┃  0.01   ┃
┃       ┣━━━━━━━━━━━━━━━━━━╋━━━━━━━━━━━━━╋━━━━━╋━━━━━━━┫
┃       ┃工伤事故率             ┃  %          ┃  1.5  ┃  0.1    ┃
┗━━━━━━━┻━━━━━━━━━━━━━━━━━━┻━━━━━━━━━━━━━┻━━━━━┻━━━━━━━┛

  注:SSP:过磷酸钙;FCMP:钙镁磷肥

  表3 磷肥企业清洁生产定性评价指标项目及指标分值

┏━━━━━━━┳━━━━┳━━━━━━━━━━━━━━━━━┳━━━━┳━━━━━━━━━━━┓
┃       ┃指标  ┃                 ┃指标  ┃           ┃
┃ 一级指标  ┃    ┃  二级指标           ┃    ┃  备注       ┃
┃       ┃分值  ┃                 ┃分值  ┃           ┃
┣━━━━━━━╋━━━━╋━━━━━━━━━━━━━━━━━╋━━━━╋━━━━━━━━━━━┫
┃ (1)生产技  ┃    ┃生产高浓度磷肥          ┃  40 ┃定性评价指标无评价  ┃
┃术特征指标  ┃  40 ┃                 ┃    ┃基准值,其考核按对该 ┃
┃       ┃    ┣━━━━━━━━━━━━━━━━━╋━━━━┫           ┃
┃       ┃    ┃生产低浓度磷肥          ┃  30 ┃           ┃
┃       ┃    ┃                 ┃    ┃指标的执行情况给分。 ┃
┣━━━━━━━╋━━━━╋━━━━━━━━━━━━━━━━━╋━━━━┫           ┃
┃  (2)环境管 ┃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    ┃  10 ┃对于既生产高浓度磷  ┃
┃理体系建立  ┃    ┃                 ┃    ┃           ┃
┃       ┃    ┣━━━━━━━━━━━━━━━━━╋━━━━┫           ┃
┃及清洁生产  ┃  30 ┃                 ┃    ┃肥又生产低浓度磷肥  ┃
┃       ┃    ┃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  20 ┃的企业,可根据产量计 ┃
┃  审核   ┃    ┃                 ┃    ┃           ┃
┃       ┃    ┃                 ┃    ┃算其生产技术特征指  ┃
┣━━━━━━━╋━━━━╋━━━━━━━━━━━━━━━━━╋━━━━┫           ┃
┃       ┃    ┃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情况  ┃  6  ┃标分值。分值=    ┃
┃       ┃    ┣━━━━━━━━━━━━━━━━━╋━━━━┫           ┃
┃  (3)贯彻执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情况 ┃  6  ┃高浓度磷肥产量    ┃
┃行环境保护  ┃    ┃                 ┃    ┃--------------×40  ┃
┃       ┃    ┣━━━━━━━━━━━━━━━━━╋━━━━┫ 磷肥总产量      ┃
┃法规的符合  ┃  30 ┃老污染源限期治理项目完成情况   ┃  8  ┃           ┃
┃       ┃    ┣━━━━━━━━━━━━━━━━━╋━━━━┫ 低浓度磷肥产量    ┃
┃  性    ┃    ┃                 ┃    ┃+--------------×30  ┃
┃       ┃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情况      ┃  10 ┃  磷肥总产量    ┃
┗━━━━━━━┻━━━━┻━━━━━━━━━━━━━━━━━┻━━━━┻━━━━━━━━━━━┛

4 磷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方法

  4.1 定量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
  业清洁生产定量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以企业在考核年度(一般以一个生产年度为一个考核周期,并与生产年度同步)各项二级指标实际达到的数值为基础进行计算,综合得出该企业定量评价指标考核的总分值。定量评价的二级指标从其数值情况来看,可分为两类情况:一类是该指标的数值越低(小)越符合清洁生产要求(如资源与能源消耗、污染物产生等指标);另一类是该指标的数值越高(大)越符合清洁生产要求(如产品有效P(2下标)O(5下标)含量、水循环利用率、磷利用率等指标)。因此,对二级指标的考核评分,根据其类别采用不同的计算模式。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