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
1、行距测定:每个样点中取11行棉花测量行距,计算平均行距,记录表1。
2、株距测定:每个样点中随机选取1行的21株测量株距,计算平均株距,记录表1。
3、铃数调查:在株距测定的21株中选连续10株,调查成铃、幼铃、絮铃,计算成铃数,记录表1。
4、棉铃分类标准:直径大于2厘米的铃为成铃,直径小于2厘米的铃为幼铃,铃壳开裂3毫米以上的铃为絮铃,烂铃不计。
(二)西北内陆棉区
1、行距测定:测定4~6个播幅(膜幅)棉花的宽度和行数,计算行距,行距=总宽度/总行数。
2、样点宽度和长度确定:取一个播幅(膜幅)作为样点宽度,根据公式行长=6.67 米2/行距,计算测产样点长度,确定样点面积,记录表1。
3、株数和铃数调查:在2确定的样点中调查计数所有棉花株数和铃数,记录表1。
4、棉铃分类标准。直径大于2厘米的铃为成铃,直径小于2厘米的铃为幼铃,铃壳开裂3毫米以上的铃为絮铃,烂铃不计。
第十四条 产量计算方法
(一)铃重(克):每块样本田随机收取吐絮铃100个,晾晒干后称重量,计算平均铃重。铃重(克/铃)=100个絮铃籽棉干重(克)/100。记录表1。
(二)衣分(%):计量铃重的100个絮铃试轧后,计算平均衣分(以皮锟轧花机为准,锯齿轧花机衣分加2个百分点)。衣分(%)=100个絮铃皮棉重(克)/100个絮铃籽棉干重(克)×100。记录表1。
(三)产量计算:
1、西北内陆棉区收获密度(株/亩)=样点实测株数×100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收获密度(株/亩)=667米2/(平均行距(米)×平均株距(米)),其中,平均行距(米/行)=11行距离(米)/10,平均株距(米/株)=21株距离(米)/20
2、平均单株成铃数(个/株)=成铃数/株数,总成铃数=成铃数+絮铃数+1/3幼铃数
3、籽棉亩产量(公斤/亩)=收获密度(株/亩)×平均单株成铃数(个/株)×单铃重(克/铃)/1000×校正系数(85%)
4、皮棉亩产量(公斤/亩)=籽棉产量(公斤/亩)×衣分(%)
测产结果记录表1。
第十五条 各样点内连续选取10株有代表性棉花,测定株高、果枝数、果节数、果枝始节等性状。各样点从测试衣分皮棉中,留取50克棉样,注明测试样点编号后,供纤维品质检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