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标准管理。建立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各类质量标准体系,加强环节质量管理,维护患者健康权益。逐步建立医疗卫生质量安全评价管理体系,通过推行基本医疗服务指南和诊疗规范,推行JCI、ISO管理体系认证,探索试点病种临床路径管理,促使医疗机构进一步强化医疗质量管理。推进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高低年资医务人员临床诊疗水平。
规范服务行为。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管与办、公与私、医与药、医与患的利益关系,指导、引导各级医疗机构将精力用于加强学科建设、深化教育培训、提升医疗质量、培养医院文化等“软实力”建设,规范临床检查、诊断、治疗、手术等行为,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各医疗卫生机构要推行信息公开,增进医患沟通,广泛接受社会对医疗卫生机构和从业人员行为的监督。卫生监督执法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严格食品卫生、职业卫生监管,促进健康相关领域的规范化管理,切实保障社会公共安全。
深入打造“廉洁卫生”。全面铺开岗位廉政教育,深化推广院务公开,完善医药购销实时监督监督系统,进一步健全行风建设长效机制。推行局属单位的纪检组织规范化建设,实行工作计划化、台帐格式化、制度规范化和组织网络化,强化纪检组织保障,提高纪检监察力度。
六、提升集团化,更加重视公立医院改革和发展这一关键领域突破
整合利用好资源。当前要积极争取省市区联合规划设置杭州市区两级公立医院,重组整合省市、地方和高校卫生资源,推进市属医院功能布局和专业设置“两大调整”。适度引入竞争提高医药卫生服务品质,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医疗服务领域,扶持引导民营医疗机构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以差异化服务满足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
科学补充好增量。以高效、规范、廉洁、有序为基本要求,将财政投入新医院建设的资金管理好、使用好。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方针,以史无前例的大手笔,加快新建我市滨江医院、下沙医院等8家市属三甲医院,将市委、市政府解决群众“看病难”的决心付诸行动,扩大优质医疗服务产品供给。
探索集团化发展模式。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坚持新建市属医院非营利性国有控股股份制医院的定位,实施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推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推进实施“市校合作、股份运作”的名院集团化发展模式,以省级三甲医院、浙江大学等名院名校为首选,引入国内省内高端技术、人才、管理、文化品牌资源,尽快缩短新医院成熟期,促进名院和新医院一体化发展,实现优质医疗的普及化、平民化、均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