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度重视和务实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
(一)提高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中小企业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推动自主创新、优化贸易结构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信息化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中小企业的发展质量和素质,促进信息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应用普及不够,总体水平较低,发展环境不完善,公共服务不到位,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为解决这些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问题,必须发挥中小企业的主体作用,以满足中小企业市场、信息、技术、人才、资金、生产、经营、管理等实际需求为导向,强化服务理念,营造发展环境,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完善社会服务体系,鼓励公益性服务,促进市场化服务,让广大中小企业共享信息化的成果。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目标。到2012年,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相关政策基本配套,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中小企业利用互联网发布和获取信息的比例超过90%,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生产、管理、创新活动的比例超过40%,利用电子商务开展采购、销售等业务的比例超过30%。
二、强化政府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公共服务
(三)加强组织协调。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联合工作机制,明确职责,统筹协调,制定规划,将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四)健全法律标准环境。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等法律。完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加快研究制定信息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网上支付、网络信用、网上交易等法律法规和标准。根据中小企业信息化特点,制定修订地方和部门的管理规章和规范,重点完善技术装备、标准、电子认证、信息安全、信息系统集成和工程监理等规章。
(五)完善政策措施环境。进一步落实有关财政、税收、金融等鼓励企业创新发展的各项政策。制定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的优惠政策。研究制定对政府投入项目的先评估后补贴的政策和标准。
(六)建设信任保障环境。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商的信用评估制度和进入、退出机制,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商信用信息的公示与共享,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提高中小企业对社会服务体系的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