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全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企业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有关政策规定,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制度,规范设置安全管理机构,落实人、财、物等保障措施,自主组织实施风险识别、安全检查、隐患整治、事故抢险等安全防范工作。深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开展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专项行动,督促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探索实施企业安全风险评估和分级分类管理,以及中小企业和事故多发企业安全管理、技术服务“托管”模式。推广“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强化班组安全责任,切实加强班组安全管理。充分发挥工会、职代会、职工代表、职工的作用,开展“安康杯”竞赛、“零事故”等安全文化活动。2010年,启动7个市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力争1个市级安全文化企业通过市评定认证。
2.全面推进安全标准化工作。强化安全标准化在市场准入中的规范作用,大力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装备使用,淘汰落后和严重危及安全生产的工艺、设备。将安全标准化与风险抵押金、保险费率、名优品牌、评先评优等挂钩,健全企业安全标准化激励机制。建立安全标准化备案、统一公告、信息发布制度。依托社会团体、科研院校、中介组织、专家等,建立企业安全标准化评审机构,严格评审认证。大力实施“样板工厂”、“样板矿井”、“样板岗位”等示范工程。2010年,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安全标准化达标率达80%以上,发电、码头、燃气、乳制品、商贸企业等13个非高危行业试行安全标准化。
3.健全安全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探索建立企业安全诚信机制,建立企业安全承诺制度,健全安全诚信与法律法规结合的惩戒机制。建立企业负责人年薪和员工工资与安全绩效挂钩制度,建立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安全卡制度,加强个人安全信息监管。严格高危行业安全资质管理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规定,提高安全准入门槛,健全高危行业企业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三)深化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构建社会安全保障体系
1.明确安全社区建设目标。各乡镇要按照《国家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及评定认证标准,全面开展以乡镇、大中型企业为单位的城市安全社区、农村安全社区和企业主导型安全社区的创建活动。2010年,启动7个乡镇创建安全社区,力争1个市级安全社区通过市级评定认证。
2.完善安全社区创建机制。有关乡镇要成立安全社区建设推进委员会,加强领导和协调,建立职责明确、高效协调、共同管理的工作机制;建立安全社区建设长效机制,制定安全社区建设总体规划和管理办法;完善考核机制,层层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注重过程监督,强化绩效考核;建立激励机制,对经评审认证获得市级、“国家级安全社区”称号的,县政府从安全专项资金中以奖代补。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