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湖北省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流动舞台车、流动电影放映车工程成效显著。全省为各县市文艺院团配备流动舞台车99台,解决了基层单位送文化下乡转场难、搭台难、交通难等问题,全省专业艺术院团每年下乡演出2万场以上。流动电影放映车(船)114台(艘)、数字电影放映机533台,发放中央和省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场次补贴资金5835万元,放映总场次达到10326万场,观众446亿人次。

  城乡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学校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等形式多样,红红火火,形成众多文化活动品牌,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三)文化产业快速增长,名企名牌异军突起

  文化产业连年快速稳步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2006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457亿元,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125亿元(图2),为2006年的28倍。演艺、娱乐、网吧等行业快速增长,新兴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初步呈现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图22006-2010年湖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略)

  文化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名企名牌异军突起。全省投资163亿元启动并建成了武汉中国光谷文化创意产业园、木兰湖明清古民居风俗园等一系列大型文化产业园区。江通动画股份有限公司、武汉艾立卡电子有限公司成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武汉杂技团的杂技表演《海盗》成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宜昌金宝乐器、滚石音乐台、楚天激光、海豚传媒等文化企业蓬勃发展。

  文化产业发展平台不断提升。我省相继举办了武汉(国际)文化产业博洽会、中国中部地区(武汉)文化产业博览会、湖北文化产业招商博览交易会,大力打造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等文化节庆活动,积极构建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获得的文化产业投资不断增加,进一步扩大了湖北文化的影响。

  (四)监管引导力度加大,市场经营繁荣有序

  文化市场政策法规体系、管理执法制度不断完善。一是初步建成了较为完备的文化市场政策法规体系。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网吧、娱乐、演出、音像等文化市场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为文化市场的管理和执法工作奠定了重要法律基础。二是初步建立起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推行目标管理,建立了工作责任机制;加强督办检查,建立了日常管理工作“五制”;加强联络协调,建立了文化市场综合治理联动机制;畅通信息渠道,建立了文化市场12318举报电话系统,形成了公众参与的社会监督机制;实施阳光执法,建立了执法公告机制;提供安全上网渠道,建立了疏堵结合机制。三是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基本完成。全省基本完成各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组建工作,执法机构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了全省文化执法人员培训、考核工作制度和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工作绩效考评制度,实现了全省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人员执法标识、着装、证件的三统一。

  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一是初步建成了有序发展的文化市场体系,涵盖演出、娱乐、网吧、音像、电影、网络文化、艺术品、艺术培训、图书报刊等门类。大投资、大规模、多项目、多品种的文化经营场所逐渐占据市场,成为文化市场发展的主要方向。二是多种所有制文化企业已成为文化市场供给的主体,市场主体缺位的问题明显改观。民营资本文化经营主体达到50%以上,并呈逐年上升趋势。三是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十一五”期间,全省营业性演出年均20000余场,观众达2000万人次,网吧市场合理控制在8500家之内,歌舞娱乐、电子游艺经营规模档次不断提高,艺术品以及网络动漫产品市场消费比例不断上升,产品供应体系更加优化。四是农村文化市场不断发展。共评选出30个“繁荣农村文化市场十佳乡镇”和50个“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优秀乡镇”,正确引导农村文化建设,积极培育符合农村消费水平和个性的文化市场。

  加大市场管理和执法力度,市场秩序不断规范。5年来,全省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加强文化市场日常管理,根据不同时期文化市场管理重点,开展了文化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全省年均出动文化市场执法人员100000余人(次),检查文化市场经营单位8万余家(次),行政警告1500家(次),取缔“黑网吧”、“黑游艺厅”等1000余家。

  (五)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文化人才脱颖而出

  文化宏观管理体制不断创新。省文化厅认真清理、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文化行政部门管理职能进一步转变,服务社会,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明显提升。文化行政部门对文化单位的管理方式,逐步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由以“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由从“管理脚下”到“服务天下”转变。

  公益性文化单位,积极深化劳动人事、收入分配等制度改革,激发了内部活力,服务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建立了农村文化“以钱养事”即“政府购买服务”的新机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基层的实施意见》等一批重要文件。对公共文化建设项目签订目标责任书,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开展检查督办。制定并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人员培训规划,不断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素质。

  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取得新进展。武汉市豫剧团、武汉市越剧团、武汉市评剧团、湖北音像艺术出版社、湖北省话剧院等转企工作启动并取得积极成效,改变了国有文化单位市场主体缺失、竞争力不强的状况。

  积极探索文化发展新模式,开展部省、厅市文化共建。我省与文化部签署了《文化部湖北省人民政府武汉城市圈文化发展共建协议书》,省文化厅与襄阳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建协议。

  积极实施人才强文战略,人才工作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出台多个人才奖励、培养和资助办法,把实施“人才兴文”战略摆到突出位置。人才培养经费、人才引进数量不断增加,层次明显提高,人才成绩优异。我省在声乐、戏曲表演、美术、话剧等各专业领域表现突出,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上摘金夺银,一批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和省政府专项津贴,成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文化部优秀专家。

  (六)对外交流日益扩大,国际影响更为广泛

  “十一五”期间,我省对外文化交流积极活跃,交往范围日益扩大。2006年至2010年,我省累计派出2472人次,引进8949人次,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文化交流。先后举办了“俄罗斯文化年”、“挪威·湖北周”、“德中同行-走进湖北·武汉”、“台湾·湖北(武汉)周”等大型综合性文化交流活动。成功组织《家住长江边》、《钟鸣楚天》等精品剧目赴西班牙、新加坡、日本等国演出,先后在日本、比利时、塞尔维亚、波黑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了珍贵文物和优秀艺术作品展出。编制完成《湖北省对外文化交流项目精选》,并集中向海内外推介。圆满完成文化部交付的,赴埃塞俄比亚、贝宁、毛里求斯和法国海外省留尼汪、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国家文化交流任务。成功组织了法国总统希拉克和夫人、美国前总统卡特、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等访鄂期间的文化活动。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