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健全就业动态监控和失业预警机制。完善就业监控体系,依托信息系统,不断完善各项登记备案制度和调查摸底制度,加大社区和企业定点监测力度,进一步完善统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网络化、全方位的就业形势动态监控系统。建立健全失业预警预测系统,加强劳动力资源调查摸底工作,实时掌握失业人员的动态变化。加强对企业裁员的引导,防止失业过于集中,减少长期失业人员数量,把失业率始终控制在市政府下达指标内。
5.建设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逐步整合公共就业服务和公共人才服务,建立起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进一步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努力实现对各类劳动者公共人力资源服务均等化。加强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建设和监管,注重发挥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的行业自律作用,维护规范、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秩序。
(二)大力发展职业培训
1.加快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劳动者。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充分整合社会各方和教育培训资源,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产业发展、促进就业紧密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立足企业,准确把握市场对各类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不断拓宽专业领域,增强专业的针对性,形成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的良性互动。加强实用技能培训,提高失业人员再就业能力。开展创业培训,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提高农民职业技能、转移就业能力和外出适应能力。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和与岗位工作密切相关的岗位技能培训,普遍提高外来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加强对在职人员的技能提升培训。加快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导、行业配合、学校参与、社会支持、个人努力的技能劳动者培养工作新格局, 优化本区人力资源结构。
2.进一步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形成技能劳动者的评价、选拔、使用和激励机制。完善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企业技能劳动者评价、职业院校资格认证和专项职业技能考核的工作体系,发挥职业资格证书在劳动者就业和技能成才过程中的导向作用。鼓励行业、企业和全社会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引导企业建立技能劳动者使用与培训考核相结合、待遇与业绩贡献相联系的激励机制。
3.创新职业培训格局。建立起政府统筹、分级管理、社会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体制与管理体制。把全区各类不同所有制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纳入统一管理轨道,不断加强硬件与师资建设,形成区、镇(街道)等各类公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与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布局合理、专业设置互补、培训资源共享、就业渠道网络化的新格局。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促进基本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将城保参保范围扩展到包括农村户籍在企业务工的全体从业人员,平稳实施“综保”、“镇保”、“农保”中企业参保人员与“城保”接轨。将“镇保”定位为被征用地人员的基本社会保障,积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落实国家新农保政策,在我区初步建立以农副业人员为参保主体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稳步提高待遇水平。进一步完善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制度,重点覆盖因历史原因造成的无保障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