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制定并实施我区“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完善税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及贴息、岗位补贴和社保缴费补贴等政策。积极发挥开业专家志愿团作用,强化创业服务,开展各类政策咨询、创业培训和创业讲座。“十一五”期间,全区成立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1871家;开业贷款担保推介成功163笔,放贷金额884万元;有249家非正规组织转制为个体工商户或企业。帮助成功创业1243人。
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组织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大学生专场招聘等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介绍与指导,开通手机短信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政策与岗位信息。认真开展青年职业见习工作,不断加大见习岗位和见习基地开发力度,积极发展有技术含量、就业潜力的岗位,帮助更多失业青年通过见习增强职业技能、提升就业能力。“十一五”期间,全区青年职业见习3063人。
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开创了网络化职业介绍服务新模式,以上海公共招聘网为载体,不断完善网络后台服务功能和其它信息服务。“十一五”期间,共发布招聘岗位23万余个;求职登记31万人次,有近2万人次被用人单位录用。积极搭建企业与劳动者双向选择平台,组织开展各类招聘活动,提供招聘岗位4万多个,达成录用意向1.4万人次。开发青浦区劳动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区范围内推开,通过信息采集和维护,初步建立起全区劳动力资源信息数据库。
(二)推动素质就业,大力发展职业技能培训
强化技能培训工作。坚持职业培训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结合市场需求,积极推进适应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技能培训。加强中高层次培训,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并积极推荐优秀选手参加市级竞赛。落实职业培训帐户卡实事项目,加强跟踪管理,不断提高有效培训率。认真开展外来农民工培训工作,合理设置培训专业,逐步提高农民工培训中等级培训的比例,同时做好中央专项补贴资金的核拨与管理。 “十一五”期间,全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4.8万人,其中中高层次培训2.35万人,中高层次培训比例由2005年的31%提高到49%。培训后就业率达到76%。有2.5万名外来农民工享受补贴培训,使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700余万元。
构建职业培训公共服务体系。组建由人保部门、教育部门、产业管理部门、群团组织、财政部门和各镇(街道)组成的青浦区职业培训公共协调小组,开发建设了公共服务体系网站。通过各部门间的相互联动,推进职业教育模式和内容的创新发展。积极推动“校企合作”的开展,实现学校和企业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不断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十一五”期末,全区已有8家职业培训学校分别与37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管理。建立补贴培训督导制度,对承担政府补贴培训项目的培训机构在设施设备、师资、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审核,与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签订《培训成果购买协议》,形成日常检查、网络年检、专项审计等多种监管模式,确保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十一五”期末,全区有11家职业培训机构,159个补贴培训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