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市人均一次能源消费量2.36吨标准煤,比2005年提高38%。人均用电量约3711.91千瓦时,比2005年提高34.03%。城乡电网实施了第二轮大规模的更新改造,全市基本消除了供电死角,尤其是省重点建设项目上、下川岛农网改造、跨海电缆整体工程(跨海送光明工程)竣工投产,结束了上、下川岛无直通电的历史,实现了全市自然村“村村通电”。大力推广农村沼气利用工程,至2010年底,全市已建成的沼气池约400个,建池容积约20000立方米。
(五)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通过建设大型高效环保机组、关停小火电机组等措施,全市单位GDP能耗达每万元0.715吨标准煤,较2005年的0.88吨标准煤下降了22.2%;通过大规模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园区(造纸、纺织)建设以及关停“五小”,提升产业聚集度,主要高能耗部门(如化工、电力、建材、造纸等行业)的产品单耗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主要耗能产品的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各项约束性指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电、油、运价格持续上涨,资源、环境、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一)能源需求逐步增大,能源基地保障压力增大。
作为全省能源战略性保障的能源基地,“十一五”期间我市实施“上大压小”政策,大部分小火电被关停,再加上国家的能源产业政策调整,热电项目很难通过国家审批,因此我市新增发电装机明显不足,能源供需矛盾凸显。另一方面,天然气等替代能源受到储备、调峰能力薄弱和天然气管网建设滞后的影响,难以为能源基地建设提供有效的支撑。虽然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能源供应能力显著增强,但仍滞后于需求增长,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拉闸限电、油气供应紧张等情况时有发生。能源保障成为当前和一段时期内我省、我市能源发展的主要矛盾。
(二)能源结构亟待调整,清洁能源比重有待提高。
截至2010年底,全市装机有效上网容量362.3万千瓦,其中燃煤发电装机容量达340万千瓦,占装机容量的94%;油气管道输送和天然气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加油站、加气站的规划和布局分布不够均衡。分布式能源站和天然气调峰、储备站设施的建设尚未起步。太阳能利用水平低,普及率较低。沿海风能资源利用仍处于起步阶段,有待大规模推广。
(三)节能减排压力增大,能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我市以化石能源为主的消费模式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延续,随着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以及国家节能减排目标进一步提高,能源发展受环境容量的约束日益加大,节能减排压力也越来越大。国家“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提出总量控制及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达到11.4%(我市2010年约为0.8%),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省定为18%,我市定为18%),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的目标。根据国家的有关要求,初步测算,全省能源消费总量到2015年不超过32245万吨标准煤,只能新增能源消费量5482万吨标准煤。“十二五”期间,我市能源消费量增长受到国家节能减排和全省能源消费增量等条件的限制。
2010年,全省单位GDP能耗为0.66吨标煤/万元(2005 年价),我市单位GDP能耗为0.715吨标煤/万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约为韩国的1.75倍、美国的2.5倍、日本的4.36倍。为了完成节能减排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各项指标任务,我市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和体制机制创新,构建高效率的、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
第二章 发展环境
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和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将成为“十二五”能源发展的主线。我市资源、环境、地理条件优越,具有发展能源产业的条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能源产业的发展,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中,将能源产业列为我市十大主体产业之一,将新能源产业作为我市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提出了2015年电源总装机1350万千瓦的争取发展目标。江门发展环境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要面对诸多风险和挑战。
一、国际能源形势
世界能源供需形势不断发生新的变化,能源资源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世界各国政府对能源供应安全的重视程度极为广泛和深入。化石能源价格的大幅波动使得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的重要能源政策。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对于能源安全问题的关注。
二、国内能源形势
“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仍将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可达7%以上。但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保障能源安全供应压力较大,传统能源资源约束日益显现,新兴能源发展受经济、技术等因素制约明显,资源环境约束和应对气候变化压力增大等问题。
三、江门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江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发展环境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预计达到3000亿元,城市常住人口约达到450万人,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必将带来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同时,我市坚持生态优先,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大力推进资源节约、节能减排,要求能源结构进一步清洁、低碳,能源效率进一步提高。
四、江门市能源发展基础条件
江门是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之一,既紧邻港澳、广州、深圳、佛山、珠海等华南地区最具国际性的商贸、工业及口岸城市群体,又背靠粤西资源丰富的经济腹地,是粤西地区乃至西南诸省陆路运输通往珠三角核心区的交通要道和重要门户,区位优势明显。以电力为代表的能源输出方便、快捷,能源项目经济效益好,对国内外大企业在我市投资建设大型能源项目吸引力较大;我市陆地总面积9541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陆地总面积的5.32%,占珠三角的21%,土地资源相对优裕,环境容量大;全市大陆海岸线长 414.8公里,岛屿岸线共长 365.8公里,在石油等能源的接卸、中转和储存方面具有良好的港口地理优势;陆地公路四通八达,珠三角西部轨道交通枢纽正在形成,煤炭等能源的运输条件越来越完备。全市海岛面积 253.128平方公里,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 99个,海岛和沿海区域风能资源丰富。
五、江门市“十二五”能源项目储备
台山发电厂是亚洲规划最大的火力发电厂,目前在运行装机容量300万千瓦,基本建成装机容量200万千瓦(6#、7#机组),计划2011年上网发电;同时,争取“十二五”期间完成8#、9#机组前期论证。台山核电首期2台175万千瓦机组也将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上网发电。全市探明可用于开发的风能资源超过300万千瓦(含海上风电),目前陆上风能资源大部分实现测风,部分实现开发,海上风能资源将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试点开发。新会气电(LNG电厂)及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机组)项目已经完成规划论证。银洲湖首台60万千瓦热、电、冷、水多联供发电机组已经基本完成前期工作。2010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广东省LNG二期工程项目,项目铺设LNG高压管线通过我市蓬江区、新会区和鹤山市;广东省天然气管网公司已加快开展前期工作。目前,我市能源建设形成了多点开花的局面,省级能源中心地位凸显。
第三章 能源需求预测
根据我市发展现状以及《江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左右,到2015年达到3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左右,到2015年达到7.0万元,同时要完成万元 GDP 能耗比“十一五”期末下降18%的目标。利用回归分析法、GDP 能耗法和弹性系数法对“十二五”期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进行测算,综合考虑我市“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产业发展情况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预测 2015年全市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达1770万吨标煤,年均增长10%以上(详见表1)。到“十二五”期末,我市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例下降,天然气比例上升,在清洁、低碳以及优质能源利用方面将得到较明显的改善(详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