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因跨年度在县外住院,以及参保当年的12月在县外住院并出院的人员,报帐期限可延长至次年2月的最后一天,但必须是当年和次年连续参保的患者。
第二十九条 参保居民在已实施就地补偿的县外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时,由定点医疗机构按规定审核后,可就地获得补偿,补偿部分由定点医疗机构垫付,参保居民只缴纳自付部分;定点医疗机构每月将相关材料送县城乡居民医保经办机构审核后,将垫付的补偿金直接拨付到定点医疗机构。
第八章 医疗服务管理
第三十条 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准入制度,医疗机构应向县城乡居民医保经办机构提出申请,经县城乡居民医保经办机构资格审核后,符合条件确定为定点医疗机构。
县城乡居民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双方应认真履行协议,违反协议规定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三十一条 定点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临床诊疗规范》、《基本药物目录》、《院内感染控制规范》、《单病种限额标准》等规章制度。不断创新内部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诊疗行为,对就诊参保居民实行首诊负责制,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对就诊人员身份要认真核对,严禁冒名顶替。加强医务人员费用控制意识教育,保证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效率。
第三十二条 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切实提高参保居民住院实际报销比例。完善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重点强化定点医疗机构在控制小病大养、门诊住院化和医药费用增长过快等方面的责任,遏制住院率和平均医药费用的过快增长,将医药费用增长率控制在10%以下。要适当扩大居民医保诊疗项目和药品目录范围,严格控制目录外用药和目录外诊疗,切实提高参保居民住院实际报销比例。
第九章 信息管理
第三十三条 完善县、乡居民医保和城乡医疗救助信息网络,积极将信息网络延伸到村卫生室,让参保居民和城乡困难群众得到实时结算、实时监控、数据分析和信息汇总,提高城乡居民医保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第三十四条 各定点医疗机构必须规范医药收费行为,坚持医药收费计算机实时录入,做到及时、准确、真实和可靠。
第三十五条 县城乡居民医保经办机构要努力提高信息分析、报告、反馈的能力和质量,采用适宜的方式和途径进行信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