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能源保障“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能源保障“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东府办〔2012〕83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

  《东莞市能源保障“十二五”规划》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二年六月十二日

  东莞市能源保障“十二五”规划

  前 言

  东莞地区一次能源资源匮乏,二次能源转换能力不足,新能源开发利用有限,能源供应主要依靠区外调入,对外依存度极高。而东莞又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市,现有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用能方式等还使其消耗更多的能源。

  “十一五”期间,东莞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能源保障体系,并大力推行节能降耗,以年均约8.4%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撑了年均13.4%的GDP增长,为东莞实施经济社会双转型战略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十二五”时期,是东莞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时期。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当前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能源保障和发展将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为保持能源消费的适度增长,大力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加快能源发展和能源消费方式转变,为东莞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稳定、清洁、可靠的能源安全保障,特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 能源保障现状与形势

  一、“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变化情况

  (一)经济稳步发展。“十一五”期间,东莞经济稳步发展,除2009年因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外,其余年份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全市GDP年均增长13%以上。2010年,东莞整体经济迅速回升。根据《东莞统计年鉴(2011)》, 2010年完成生产总值4246.4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0.3%,经济增长在较快的基础上趋于稳定。东莞市经济指标发展变化情况见下表(表1.1):

  表 1.1 2005-2010年东莞市经济指标发展变化情况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GDP(亿元)

2183.20

2627.98

3160.05

3703.60

3763.91

4246.45

GDP增长率(%)

19.5

19.2

18.3

14.0

5.3

10.3

工业总产值(亿元)

4470.03

5529.70

6667.86

7222.38

6762.80

8749.6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万元)

597.24

704.95

841.10

943.03

1094.08

1114.98

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

22.54

17.78

12.28

12.30

14.99

16.64

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

1232.70

1522.57

1790.68

1954.17

1771.77

2183.18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927.20

1084.27

1348.04

1736.06

1976.50

2046.43

轻工业产值(亿元)

1966.16

2065.4

2483.73

2789.91

2644.6

3341.19﹡

重工业产值(亿元)

2503.87

2757.15

3339.25

3582.37

3290.6

4375.58﹡


  数据来源:《东莞市统计年鉴(2011)》(注: ﹡数据为规模以上产值)
  东莞GDP、工业总产值及固定资产投资变化情况见下图(图1-1)(略)
  (二)结构加快调整。2010年,三大产业比例为0.4:50.9:48.7。规模以上轻重工业增加值产值比例为49.1:50.9。

  东莞市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变化情况见下图(图1-2)(略)

  其中,轻重工业比例变化情况见下图(图1-3)(略)
  (三)仍以工业经济为主导。东莞工业经济规模大、对经济贡献率高;形成了以外资企业和港台企业为主导,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多元化产业组织模式;工业结构优化、竞争实力增强,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代表的主导产业特征突出,产业集群优势明显;制造业总体水平处于工业化后期;已成为我国和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工业经济的不断增长支撑和左右着全市经济的增长。2009年,由于工业下滑,才导致经济增幅大为下降;2010年也是由于工业恢复性增长,带动经济全面增长。

  2009年,全市工业企业31160个,实现工业总产值6071.1亿元; 2010年,工业企业38273个,工业总产值达8749.66亿元。

  由于工业能源消耗大,使东莞成为了一个能源消费大市。尤其是工业用电一直高居广东全省前列,单位GDP电耗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成为东莞能源供应尤其电力供应的最突出问题。

  二、“十一五”期间能源供需状况分析

  东莞地区一次能源资源匮乏,二次能源转换能力不足,新能源开发利用有限,能源供应主要依靠区外调入,对外依存度极高。而东莞又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市,粗放型外向型的工业制造业经济发展,使其消耗更多的能源。“十一五”期间,尽管东莞逐步建立起了多元化的能源保障体系,并大力实施节能降耗,但能源供需矛盾依然突出。而且,由于东莞经济发展和能源供应对外依存度高,使得经济发展和能源供应会产生更多的变数。

  (一)能源供应及能源设施状况。

  1.电力。东莞的电供应80%以上靠省网,20%以下由地方电厂发电。由于省网供应紧张、地方发电不足,电网规模、结构和运行还不配套,东莞的电力保障能力不强,导致企业自备小发电机现象普遍。“十一五”期间的前3年,电力供应紧张,“开六停一”的错峰用电现象普遍,尤其2008年(1月),受南方冰雪灾害影响,最大电力缺口达205万千瓦;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工业企业用电需求下降,电力供应压力暂稍微缓解;2010年起,随着工业经济开始恢复性增长,电力供应压力又逐步上升,最高用电负荷已超过1000万千瓦(达1039万千瓦)。“十一五”期间错峰用电情况见下表:

  2006-2010年错峰用电情况表

项目/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自觉

错峰

负荷(万kw)

153.1

172

205

287.62

电量(亿kwh)

12.81

8.4

10.02

10.62

错峰次数

673689

571600

596353

288783

强制

错峰

负荷(万kw)

59.6

电量(万kwh)

3374



  --供电量。“十一五”期间,东莞供电主要依靠省网,用电负荷逐年增大,前两年供电量同比有较大增长,但增幅逐步下降;2008-2009年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供电量有所下降;2010年,经济开始恢复增长,用电量回升明显。供电量情况见下表:

  2006-2010年供电量情况表

项目/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最高用电负荷(万kw)

813.53

880.72

915.28

961.29

1039.46

供电量(亿kwh)

464.45

507.89

507.35

488.85

558.03

同比增长(%)

11.74

9.35

-0.11

-3.62

14.15

省网供电(亿kwh)

367.65

416.71

442.31

431.89

547.33

省网供电占比重(%)

79

82

87

88

98



  --电源。“十一五”期间,东莞积极推进“上大压小”,关停小火电机组。至2010年,东莞境内有在运行的发电企业17个,总装机容量约660万千瓦。从电源调配属性分,省调电厂装机容量258万千瓦,统调电厂装机容量169万千瓦,地方电厂装机容量233万千瓦。从电源机组类型看,在东莞实际可以用的电源(统调+地方)402万千瓦中,燃煤机组装机容量206万千瓦,占总装机的51%,燃油燃气机组186万千瓦,占总装机的46%,其他机组10万千瓦,占总装机的2.5%。

  --电网。到2010年12月底止,全市共有110千伏以上变电站143座,主变容量5006.9万千伏安,输电线路(含架空线路及电缆)总长3580.11千米。其中:500千伏变电站4座,主变容量1401.6万千伏安; 东莞500KV电网通过500KV线路分别与广州、惠州、深圳电网相连,三峡直流通过博罗-横沥双回路向东莞送电;220KV电网220KV线路分别与广州、深圳电网相连。

  2.煤炭。东莞没有煤炭资源,广东省煤炭行业也已整体退出,东莞煤炭资源全部依靠省外调入和国外进口的供应。由于煤炭经营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较高,东莞的煤炭供应保障,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十一五”时期前四年,东莞煤炭运销能力不足,主要依靠广州新沙港为转运基地(沙角A、B、C电厂自备专用码头除外)。

  --煤炭码头。东莞现拥有煤炭经营性码头2个,分别为虎门港海昌煤炭码头和沙角C电厂码头。海昌煤炭(一期工程,2009年10月投产运营)拥有1个5万吨级泊位和3个2000吨级驳船泊位,卸煤能力可达1000万/年;沙角C电厂码头为7万吨级,2009年起才宣布对外开放经营,之前为企业自用码头。(此外,沙角A、B电厂码头也宣布将在“十二五”期间逐步全面对外开放经营。)

  --煤炭经营企业。至2010年,东莞煤炭经营企业达45家,拥有(含租借)储煤场地(不含发电厂等企业自有储煤场地)10多万平方米。

  --煤炭供应量。“十一五”期间,煤炭供应(消费)量分别为:2006年1738.97万吨;2007年1849.66万吨;2008年1924.57万吨;2009年1916.83万吨;2010年2039.07万吨(详见附表5)。

  3.石油(成品油)。东莞地区没有石油资源,也没有大型炼油企业,成品油(含燃料油、液化气)供应主要依靠区外调入和国外进口。“十一五”期间,东莞建立起了以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为主,民营企业为辅的多元化、多渠道油品外供体系,逐步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分销(仓储和零售)体系,较好地保障了成品油的供应。

  --成品油分销(仓储和零售)体系。仓储企业及设施情况:截至2010年,东莞有成品油批发仓储企业26家(获得经营批准证书的企业17家,其中批发11家,仓储6家),成品油仓储库容达161.24万立方米(不含企业自备油库和小炼油厂油库),其中现有油库71.64万立方米,获准在建油库89.6万立方米。由于体制的原因,成品油资源供应及批发,主要依靠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大国有企业;而仓储经营则民营企业占有较大比重。

  零售体系和设施情况:现有陆上加油站321座,其中在营油站294座。在营油站中,中石化136座,中石油54座(中石油7座+中油BP47座),中海油5座,社会(民营)油站99座,占加油站总数的比例分别为:46.3%,18.3%,1.7%,33.7%。现有在营水上加油站9座,其中中石化6座;社会(民营)3座。

  成品油输油管线情况:至2009年底,东莞境内已敷设成品油输油管线上百公里,其中,中石化珠三角成品油输油管网在东莞境内有输油管道长84公里,可从湛江、茂名和广州等炼化基地直接调配成品油到其东莞寮步油库;另外,还有中海油惠州大亚湾-东莞立沙岛162公里的输油管线,可将成品油输送到其设在东莞虎门港立沙岛的仓储油库,进行销售和中转服务。

  液化石油气设施及供应情况:东莞目前有24家液化石油气供应企业,总罐容15.4488万立方米。其中:东莞市九丰能源有限公司仓储基地拥有储气罐13个,罐容14.45万立方米,2009年供气20万吨。其余储配站2009年供气35万吨,最大的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罐容达2000立方米。

  --供应量。“十一五”期间,石油供应量(含成品油、燃料油、液化气等)分别为:2006年461.36万吨;2007年444.15万吨;2008年460.89万吨;2009年445.10万吨;2010年401.11万吨(详见附表4)。

  4.天然气。东莞没有天然气和石油资源,天然气的供应全部靠省内外调入和国外进口。目前天然气的供应主要依靠接驳广东省LNG工程的管道输送。“十一五”期间,随着电厂、工业企业、汽车油改气以及民用的需求不断增加,天然气呈现供不应求局面。

  --天然气设施及供应情况。东莞现建有天然气接气门站2座;建有LNG储气站3座、罐容1300立方米;敷设了高中压天然气管道900多公里;同时,建设了9座天然气汽车加气站。另外,中石油“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东莞段即将竣工供气。

  --供应量:通过广东省LNG工程(深圳大鹏湾)以及省外和国外进口,“十一五”期间,天然气的供应量分别为:2006年0.558亿立方米;2007年2.00亿立方米;2008年2.00亿立方米;2009年6.90亿立方米;2010年9.52亿立方米。

  5.水煤浆。水煤浆生产企业1家(东莞市电力燃料有限公司),现(一期)有生产线3条,生产能力100万吨/年。2009年生产量为9.8万吨。水煤浆二期工程200万吨/年生产线已在建设中。东莞水煤浆生产所用的低硫低灰煤原料,由中国神华公司专门供应。

  6.新能源。东莞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的开发利用刚刚起步。全市现有垃圾发电厂3个,总装机容量9.3万千瓦,日处理垃圾约3600吨;“十一五”期间,共安装使用太阳能集热板约50万平方米、空气能热泵约16万匹用于制备生活热水,分散式太阳能景观照明灯具400套,太阳能集中式光伏照明系统建设面积约4.5万平方米,建成或在建大型屋顶太阳能集中式光伏建筑项目3个,总装机容量约2.1MW,其中2个项目分别获得2010年国家太阳能光电建筑示范工程和2009年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

  (二)能源消费现状。“十一五”期间,东莞能源消费仍不断增长,随着节能力度的加大,能源强度逐年降低,能源效率不断提高。“十一五”时期,东莞市能源与经济主要指标情况见下表(表1.2-1)。

  表1.2-1:东莞市“十一五”时期能源与经济主要指标

项目

单位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2627.98

3160.05

3703.60

3763.91

4246.45

地区能源消费总量 (等价值)

万吨标准煤

2138.97

2393.92

2589.66

2603.52

2812.65

电力消耗

(全社会用电量)

亿千瓦时

472.01

515.40

514.16

495.58

562.00

单位GDP能耗(等价值,2005年可比价)

吨标煤/万元

0.822

0.778

0.738

0.705

0.691

单位GDP电耗(2005年可比价)

千瓦小时/万元

1813.46

1674.45

1465.25

1341.26

1380.10

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

亿千瓦时

410.54

402.54

362.53

342.29

368.26

火力发电转换效率

%

36.97

36.68

37.59

39.24

38.91

供热转换效率

%

  

87.75

89.74

91.18

GDP比上年增长

%

19.2

18.3

14.0

5.3

10.3

能源消费比上年增长

%

13.43

11.92

8.18

0.54

8.03

电力消费比上年增长

%

12.43

9.19

-0.24

-3.61

13.40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0.70

0.65

0.58

0.10

0.78

电力消费弹性系数

 

0.65

0.50

  

1.30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