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能源保障“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东府办〔2012〕83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
《东莞市能源保障“十二五”规划》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二年六月十二日
东莞市能源保障“十二五”规划
前 言
东莞地区一次能源资源匮乏,二次能源转换能力不足,新能源开发利用有限,能源供应主要依靠区外调入,对外依存度极高。而东莞又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市,现有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用能方式等还使其消耗更多的能源。
“十一五”期间,东莞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能源保障体系,并大力推行节能降耗,以年均约8.4%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撑了年均13.4%的GDP增长,为东莞实施经济社会双转型战略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十二五”时期,是东莞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时期。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当前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能源保障和发展将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为保持能源消费的适度增长,大力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加快能源发展和能源消费方式转变,为东莞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稳定、清洁、可靠的能源安全保障,特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 能源保障现状与形势
一、“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变化情况
(一)经济稳步发展。“十一五”期间,东莞经济稳步发展,除2009年因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外,其余年份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全市GDP年均增长13%以上。2010年,东莞整体经济迅速回升。根据《东莞统计年鉴(2011)》, 2010年完成生产总值4246.4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0.3%,经济增长在较快的基础上趋于稳定。东莞市经济指标发展变化情况见下表(表1.1):
表 1.1 2005-2010年东莞市经济指标发展变化情况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GDP(亿元)
| 2183.20
| 2627.98
| 3160.05
| 3703.60
| 3763.91
| 4246.45
|
GDP增长率(%)
| 19.5
| 19.2
| 18.3
| 14.0
| 5.3
| 10.3
|
工业总产值(亿元)
| 4470.03
| 5529.70
| 6667.86
| 7222.38
| 6762.80
| 8749.66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万元)
| 597.24
| 704.95
| 841.10
| 943.03
| 1094.08
| 1114.98
|
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
| 22.54
| 17.78
| 12.28
| 12.30
| 14.99
| 16.64
|
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
| 1232.70
| 1522.57
| 1790.68
| 1954.17
| 1771.77
| 2183.18
|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 927.20
| 1084.27
| 1348.04
| 1736.06
| 1976.50
| 2046.43
|
轻工业产值(亿元)
| 1966.16
| 2065.4
| 2483.73
| 2789.91
| 2644.6
| 3341.19﹡
|
重工业产值(亿元)
| 2503.87
| 2757.15
| 3339.25
| 3582.37
| 3290.6
| 4375.58﹡
|
数据来源:《东莞市统计年鉴(2011)》(注: ﹡数据为规模以上产值)
东莞GDP、工业总产值及固定资产投资变化情况见下图(图1-1)(略)
(二)结构加快调整。2010年,三大产业比例为0.4:50.9:48.7。规模以上轻重工业增加值产值比例为49.1:50.9。
东莞市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变化情况见下图(图1-2)(略)
其中,轻重工业比例变化情况见下图(图1-3)(略)
(三)仍以工业经济为主导。东莞工业经济规模大、对经济贡献率高;形成了以外资企业和港台企业为主导,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多元化产业组织模式;工业结构优化、竞争实力增强,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代表的主导产业特征突出,产业集群优势明显;制造业总体水平处于工业化后期;已成为我国和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工业经济的不断增长支撑和左右着全市经济的增长。2009年,由于工业下滑,才导致经济增幅大为下降;2010年也是由于工业恢复性增长,带动经济全面增长。
2009年,全市工业企业31160个,实现工业总产值6071.1亿元; 2010年,工业企业38273个,工业总产值达8749.66亿元。
由于工业能源消耗大,使东莞成为了一个能源消费大市。尤其是工业用电一直高居广东全省前列,单位GDP电耗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成为东莞能源供应尤其电力供应的最突出问题。
二、“十一五”期间能源供需状况分析
东莞地区一次能源资源匮乏,二次能源转换能力不足,新能源开发利用有限,能源供应主要依靠区外调入,对外依存度极高。而东莞又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市,粗放型外向型的工业制造业经济发展,使其消耗更多的能源。“十一五”期间,尽管东莞逐步建立起了多元化的能源保障体系,并大力实施节能降耗,但能源供需矛盾依然突出。而且,由于东莞经济发展和能源供应对外依存度高,使得经济发展和能源供应会产生更多的变数。
(一)能源供应及能源设施状况。
1.电力。东莞的电供应80%以上靠省网,20%以下由地方电厂发电。由于省网供应紧张、地方发电不足,电网规模、结构和运行还不配套,东莞的电力保障能力不强,导致企业自备小发电机现象普遍。“十一五”期间的前3年,电力供应紧张,“开六停一”的错峰用电现象普遍,尤其2008年(1月),受南方冰雪灾害影响,最大电力缺口达205万千瓦;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工业企业用电需求下降,电力供应压力暂稍微缓解;2010年起,随着工业经济开始恢复性增长,电力供应压力又逐步上升,最高用电负荷已超过1000万千瓦(达1039万千瓦)。“十一五”期间错峰用电情况见下表:
2006-2010年错峰用电情况表
项目/年份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自觉
错峰
| 负荷(万kw)
| 153.1
| 172
| 205
| 无
| 287.62
|
电量(亿kwh)
| 12.81
| 8.4
| 10.02
| 无
| 10.62
|
错峰次数
| 673689
| 571600
| 596353
| 无
| 288783
|
强制
错峰
| 负荷(万kw)
| 59.6
| 无
| 无
| 无
| 无
|
电量(万kwh)
| 3374
| 无
| 无
| 无
| 无
|
--供电量。“十一五”期间,东莞供电主要依靠省网,用电负荷逐年增大,前两年供电量同比有较大增长,但增幅逐步下降;2008-2009年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供电量有所下降;2010年,经济开始恢复增长,用电量回升明显。供电量情况见下表:
2006-2010年供电量情况表
项目/年份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最高用电负荷(万kw)
| 813.53
| 880.72
| 915.28
| 961.29
| 1039.46
|
供电量(亿kwh)
| 464.45
| 507.89
| 507.35
| 488.85
| 558.03
|
同比增长(%)
| 11.74
| 9.35
| -0.11
| -3.62
| 14.15
|
省网供电(亿kwh)
| 367.65
| 416.71
| 442.31
| 431.89
| 547.33
|
省网供电占比重(%)
| 79
| 82
| 87
| 88
| 98
|
--电源。“十一五”期间,东莞积极推进“上大压小”,关停小火电机组。至2010年,东莞境内有在运行的发电企业17个,总装机容量约660万千瓦。从电源调配属性分,省调电厂装机容量258万千瓦,统调电厂装机容量169万千瓦,地方电厂装机容量233万千瓦。从电源机组类型看,在东莞实际可以用的电源(统调+地方)402万千瓦中,燃煤机组装机容量206万千瓦,占总装机的51%,燃油燃气机组186万千瓦,占总装机的46%,其他机组10万千瓦,占总装机的2.5%。
--电网。到2010年12月底止,全市共有110千伏以上变电站143座,主变容量5006.9万千伏安,输电线路(含架空线路及电缆)总长3580.11千米。其中:500千伏变电站4座,主变容量1401.6万千伏安; 东莞500KV电网通过500KV线路分别与广州、惠州、深圳电网相连,三峡直流通过博罗-横沥双回路向东莞送电;220KV电网220KV线路分别与广州、深圳电网相连。
2.煤炭。东莞没有煤炭资源,广东省煤炭行业也已整体退出,东莞煤炭资源全部依靠省外调入和国外进口的供应。由于煤炭经营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较高,东莞的煤炭供应保障,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十一五”时期前四年,东莞煤炭运销能力不足,主要依靠广州新沙港为转运基地(沙角A、B、C电厂自备专用码头除外)。
--煤炭码头。东莞现拥有煤炭经营性码头2个,分别为虎门港海昌煤炭码头和沙角C电厂码头。海昌煤炭(一期工程,2009年10月投产运营)拥有1个5万吨级泊位和3个2000吨级驳船泊位,卸煤能力可达1000万/年;沙角C电厂码头为7万吨级,2009年起才宣布对外开放经营,之前为企业自用码头。(此外,沙角A、B电厂码头也宣布将在“十二五”期间逐步全面对外开放经营。)
--煤炭经营企业。至2010年,东莞煤炭经营企业达45家,拥有(含租借)储煤场地(不含发电厂等企业自有储煤场地)10多万平方米。
--煤炭供应量。“十一五”期间,煤炭供应(消费)量分别为:2006年1738.97万吨;2007年1849.66万吨;2008年1924.57万吨;2009年1916.83万吨;2010年2039.07万吨(详见附表5)。
3.石油(成品油)。东莞地区没有石油资源,也没有大型炼油企业,成品油(含燃料油、液化气)供应主要依靠区外调入和国外进口。“十一五”期间,东莞建立起了以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为主,民营企业为辅的多元化、多渠道油品外供体系,逐步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分销(仓储和零售)体系,较好地保障了成品油的供应。
--成品油分销(仓储和零售)体系。仓储企业及设施情况:截至2010年,东莞有成品油批发仓储企业26家(获得经营批准证书的企业17家,其中批发11家,仓储6家),成品油仓储库容达161.24万立方米(不含企业自备油库和小炼油厂油库),其中现有油库71.64万立方米,获准在建油库89.6万立方米。由于体制的原因,成品油资源供应及批发,主要依靠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大国有企业;而仓储经营则民营企业占有较大比重。
零售体系和设施情况:现有陆上加油站321座,其中在营油站294座。在营油站中,中石化136座,中石油54座(中石油7座+中油BP47座),中海油5座,社会(民营)油站99座,占加油站总数的比例分别为:46.3%,18.3%,1.7%,33.7%。现有在营水上加油站9座,其中中石化6座;社会(民营)3座。
成品油输油管线情况:至2009年底,东莞境内已敷设成品油输油管线上百公里,其中,中石化珠三角成品油输油管网在东莞境内有输油管道长84公里,可从湛江、茂名和广州等炼化基地直接调配成品油到其东莞寮步油库;另外,还有中海油惠州大亚湾-东莞立沙岛162公里的输油管线,可将成品油输送到其设在东莞虎门港立沙岛的仓储油库,进行销售和中转服务。
液化石油气设施及供应情况:东莞目前有24家液化石油气供应企业,总罐容15.4488万立方米。其中:东莞市九丰能源有限公司仓储基地拥有储气罐13个,罐容14.45万立方米,2009年供气20万吨。其余储配站2009年供气35万吨,最大的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罐容达2000立方米。
--供应量。“十一五”期间,石油供应量(含成品油、燃料油、液化气等)分别为:2006年461.36万吨;2007年444.15万吨;2008年460.89万吨;2009年445.10万吨;2010年401.11万吨(详见附表4)。
4.天然气。东莞没有天然气和石油资源,天然气的供应全部靠省内外调入和国外进口。目前天然气的供应主要依靠接驳广东省LNG工程的管道输送。“十一五”期间,随着电厂、工业企业、汽车油改气以及民用的需求不断增加,天然气呈现供不应求局面。
--天然气设施及供应情况。东莞现建有天然气接气门站2座;建有LNG储气站3座、罐容1300立方米;敷设了高中压天然气管道900多公里;同时,建设了9座天然气汽车加气站。另外,中石油“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东莞段即将竣工供气。
--供应量:通过广东省LNG工程(深圳大鹏湾)以及省外和国外进口,“十一五”期间,天然气的供应量分别为:2006年0.558亿立方米;2007年2.00亿立方米;2008年2.00亿立方米;2009年6.90亿立方米;2010年9.52亿立方米。
5.水煤浆。水煤浆生产企业1家(东莞市电力燃料有限公司),现(一期)有生产线3条,生产能力100万吨/年。2009年生产量为9.8万吨。水煤浆二期工程200万吨/年生产线已在建设中。东莞水煤浆生产所用的低硫低灰煤原料,由中国神华公司专门供应。
6.新能源。东莞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的开发利用刚刚起步。全市现有垃圾发电厂3个,总装机容量9.3万千瓦,日处理垃圾约3600吨;“十一五”期间,共安装使用太阳能集热板约50万平方米、空气能热泵约16万匹用于制备生活热水,分散式太阳能景观照明灯具400套,太阳能集中式光伏照明系统建设面积约4.5万平方米,建成或在建大型屋顶太阳能集中式光伏建筑项目3个,总装机容量约2.1MW,其中2个项目分别获得2010年国家太阳能光电建筑示范工程和2009年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
(二)能源消费现状。“十一五”期间,东莞能源消费仍不断增长,随着节能力度的加大,能源强度逐年降低,能源效率不断提高。“十一五”时期,东莞市能源与经济主要指标情况见下表(表1.2-1)。
表1.2-1:东莞市“十一五”时期能源与经济主要指标
项目
| 单位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2627.98
| 3160.05
| 3703.60
| 3763.91
| 4246.45
|
地区能源消费总量 (等价值)
| 万吨标准煤
| 2138.97
| 2393.92
| 2589.66
| 2603.52
| 2812.65
|
电力消耗
(全社会用电量)
| 亿千瓦时
| 472.01
| 515.40
| 514.16
| 495.58
| 562.00
|
单位GDP能耗(等价值,2005年可比价)
| 吨标煤/万元
| 0.822
| 0.778
| 0.738
| 0.705
| 0.691
|
单位GDP电耗(2005年可比价)
| 千瓦小时/万元
| 1813.46
| 1674.45
| 1465.25
| 1341.26
| 1380.10
|
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410.54
| 402.54
| 362.53
| 342.29
| 368.26
|
火力发电转换效率
| %
| 36.97
| 36.68
| 37.59
| 39.24
| 38.91
|
供热转换效率
| %
| | | 87.75
| 89.74
| 91.18
|
GDP比上年增长
| %
| 19.2
| 18.3
| 14.0
| 5.3
| 10.3
|
能源消费比上年增长
| %
| 13.43
| 11.92
| 8.18
| 0.54
| 8.03
|
电力消费比上年增长
| %
| 12.43
| 9.19
| -0.24
| -3.61
| 13.40
|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 | 0.70
| 0.65
| 0.58
| 0.10
| 0.78
|
电力消费弹性系数
| | 0.65
| 0.50
| | | 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