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加快发展职工体育。充分发挥各级职工体育协会作用,积极开展职工健身活动。鼓励有条件的系统和单位定期举办全民健身综合性运动会,推广职工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项目。开展《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和职工体质测试活动,坚持广播体操和工间(前)操制度,为职工、进城务工人员参与体育健身提供必要的时间保障。创新职工体育发展模式和基层职工体育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完善职工体育与社区体育互补机制。
(十一)积极发展少数民族体育。积极开展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办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学校设置与民族体育项目相关的教学内容,积极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后备人才。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培训基地,发掘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新项目,打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乡"。弘扬优秀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华佗五禽戏、晰阳掌、六合八法、西凉掌、查拳、心意六合拳等,将晰阳掌、六合八法等申报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传承保护和发展。
(十二)加快发展妇女体育。广泛开展适合妇女特点的体育健身活动,办好妇女体育健身展示大会,积极参加全省妇女展示大会,丰富妇女体育文化生活,为妇女体育健身创造自我展示的舞台。
(十三)加快发展老年人体育。积极开展经常性的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办好老年人体育运动会,积极参加全省老年人体育运动会。公共体育设施对老年人提供便利和优惠。老年人教育机构要开设老年人体育课程,社区服务要兼顾开展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老年人体育服务机构和体育健身设施。
(十四)大力推进残疾人体育。大力实施"助残健身工程",改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无障碍条件,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积极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组织参加全省残疾人体育运动会。特殊教育机构和普通学校要重视做好残疾学生体育工作,提供适合残疾学生特点的体育健身与体育康复项目。
四、完善全民健身指导服务体系
(十五)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组织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和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五进"(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活动,宣讲科学健身知识,赠送运动健身书籍,教授运动健身方法,普及运动健身科学知识。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和组织体系,健全注册管理和培训制度,提高全民健身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质量。鼓励和支持退役运动员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为全民健身服务。实施《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建立覆盖全市、面向基层、功能多元的市、县(区)国民体质监测网络体系。各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站),要做到定期监测和日常测试相结合,积极开展"体质测试下基层送健康"活动。积极推行各体育项目《业余
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建立证书证章激励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