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措施:
1.不断完善保障妇女权益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体系。针对妇女权益保障中的突出问题,制定完善相关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政策,保障妇女在政治、文化教育、人身、财产、劳动、社会保障、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权利。
2.加强对法规、规章和政策中违反男女平等原则内容的审查。贯彻落实
立法法中有关法规、规章的备案审查制度和程序规定。依法对违反男女平等原则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备案审查,对有关条款和内容进行修改。
3.保障妇女有序参与立法。引导和鼓励广大妇女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发表意见和建议。拓展妇联组织和其他妇女组织参与立法的途径,并广泛听取其意见和建议。
4.支持和配合人大开展执法检查。通过定期执法检查,深入了解维护妇女权益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落实改进措施。
5.提高妇女在司法和执法中的影响力。鼓励和推荐符合条件的妇女担任人民陪审员。鼓励和推荐有专业背景的妇女担任人民检察院特约检察员或人民监督员。
6.广泛深入宣传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知识。加大普法力度,将妇女权益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纳入 “六五”普法规划,推动城乡社区普法工作深入开展,面向广大妇女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专项普法活动。
7.加强社会性别理论培训。将社会性别理论纳入立法、司法、执法部门常规培训课程,提高立法、司法、执法人员的社会性别意识。
8.严厉打击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妇女卖淫犯罪活动。强化整治措施,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查处涉黄娱乐服务场所,依法从严惩处犯罪分子。鼓励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涉黄违法犯罪活动进行举报和监督。
9.加大反对拐卖妇女的工作力度。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提高妇女的防范意识和全社会的反拐意识。加强综合治理,加大对拐卖妇女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强化解救措施,做好被解救妇女身心康复及回归社会的工作。
10.预防和制止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决定,强化家暴110报警、庇护体系建设,完善预防、制止、救助一体化的多部门合作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自觉抵制家庭暴力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受侵害妇女的自我保护能力。
11.预防和制止性骚扰。认真贯彻
妇女权益保障法中有关预防和制止性骚扰的规定。将性骚扰行为作为独立案由,加大打击力度。督促用人单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工作场所的性骚扰。
12.维护婚姻家庭关系中的妇女财产权益。在审理离婚和继承案件中,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充分考虑妇女利益,充分考虑妇女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在照顾家庭上投入的劳动、离婚后的生存发展以及抚养未成年子女的需要,实现公平补偿。发挥妇女维权合议庭、维护妇女权益检察组的作用,为妇女提供法律保护。
13.维护农村妇女在村民自治中的合法权益。贯彻落实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保障妇女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乡(镇)人民政府对报送其备案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发现有与
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含有歧视妇女或损害妇女合法权益内容的,应及时予以纠正。
14.在司法活动中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司法机关及时受理侵害妇女权益案件的举报、控告、起诉和申诉。对涉及妇女个人隐私的案件,在诉讼过程中采取不公开审理、调查保密、证人保密与保护等措施,避免受害妇女受到二次伤害。
15.依法为妇女提供法律援助。提高法律援助的社会知晓率,鼓励符合条件的妇女申请法律援助并为其提供便利。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健全完善妇女法律援助工作网络。鼓励和支持法律服务机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等为妇女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务和援助。
16.依法为妇女提供司法救助。为经济困难或因其他特殊情况需要司法救助的妇女提供救助,并给予缓交、减交或免交诉讼费。建立完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对因受犯罪侵害而陷入生活困境的妇女实行国家救助,保障受害妇女的基本生活。
17.开展妇女信访代理工作。建立信访代理员队伍,提供信访代理专项资金,畅通妇女诉求渠道,妥善解决妇女信访事项。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对规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本规划由市政府负责组织实施;政府各部门、相关机构和社会团体结合各自职责,承担落实规划中相应的目标任务;市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妇儿工委)负责规划实施的日常工作。
(二)制定地方妇女发展规划和部门实施方案。各区、县(市)政府要依据本规划,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妇女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各部门、相关机构和社会团体结合各自的职责,按照任务分工,制定本部门具体实施方案,形成全市妇女发展规划体系。
(三)加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将妇女发展的主要指标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同步实施,协调发展。
(四)保障妇女事业发展经费。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妇女事业发展所需经费的投入,并随经济增长同步增长。重点扶持贫困落后和少数民族地区妇女事业发展。将实施规划所需经费及妇女组织用于开展妇女工作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对重点、难点指标安排专项经费,确保目标如期实现。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妇女事业发展。
(五)营造有利的社会舆论环境。面向各级领导干部、妇女工作者、广大妇女和全社会,广泛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规划实施的目的、意义、经验和成效,宣传促进妇女保护和发展的国际公约、法律政策,营造有利于妇女生存、保护、发展和参与的社会氛围。
(六)建立健全实施规划的工作机制。建立由政府主导,妇儿工委组织协调,多部门合作,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建立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将规划主要目标纳入主要责任人和主管负责人的政绩考核。坚持述职报告制度、各项例会制度、监测评估制度、调查研究制度、业务培训制度和检查督导制度,及时掌握规划实施进程,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创新方法,提高能力。加强妇儿工委办公室建设,确保机构、编制单设,人员专职,经费专用。
五、监测与评估
(一)目的和意义。监测与评估是实施规划的重要手段和必要环节。监测是指收集、整理、分析反映妇女发展状况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动态反映规划目标进展情况和趋势变化。评估是指在监测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和评价规划目标达标状况,衡量和判断规划策略措施和实施工作的效率、效果和效益,预测发展趋势。通过监测评估,准确掌握妇女发展状况,制定政策措施,推动目标实现。
(二)机构和职责。各级妇儿工委设立监测评估领导小组。成员由同级委员会及有关部门人员担任,负责组织领导监测评估工作、审批监测评估方案、审核监测评估报告等。领导小组下设监测组和评估组,监测组由各级统计部门负责,承担规划监测工作的指导和人员培训,研究制定监测方案,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和信息,撰写并提交年度监测报告等;评估组由各级妇儿工委办公室负责,承担评估工作的指导和人员培训,制定评估方案,组织开展评估工作,撰写并提交评估报告等。
(三)方法与步骤。科学设计监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确定监测指标和重点监测指标,区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明确指标定义,明确判断标准等;制定监测和评估方案,在方案中明确监测评估的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确定监测评估的内容、标准、方法和要求;开展监测评估并撰写报告,全面、准确、及时了解、收集数据和信息,并进行全面严格的质量审核,在科学、客观评价规划目标进展情况和实施成效的基础上,撰写监测和评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