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贯彻落实促进农民增收各项措施。年内实现提高农民收入10个百分点以上。(责任单位:区农委、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各街镇;协办单位:区统计局、区审计局、区监察局;督查反馈单位:区农委)
1、继续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提高粮田流转费补贴标准。每亩粮田流转费给农民补贴在300元的基础上,再增加100元,达到每亩400元。粮食经营者支付给流转土地的农民每亩流转费不低于700元。新增菜田流转费补贴。新增菜田每亩流转费给农民补贴100元。蔬菜生产经营者支付给农民的土地流转费不低于1000元。提高退休农民养老补贴标准。自愿流转出土地的退休农民,养老补贴在原来的每人每月35元基础上,提高7.5元,达到42.5元(加上土地流转补贴137.5元以及农保最低养老金420元,使退休农民每人每月养老收入不低于600元)。对本地就业年龄段农民专业从事务农实行就业补贴。本地就业年龄段农民在本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农场)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专业从事种粮、种菜、养殖工作,并建立劳动关系一年以上的,每月给予500元的补贴。
2、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继续完善“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供药和统一植保”的“四统”服务政策。促进粮食规模化经营,配套建设相应的仓库和晒场,并添置所需农机具。结合宅基地置换工作的开展,加强对全区农业用地的建设规划,建设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万亩粮田、千亩菜田”项目。提高农民素质,按照“科技人员直接到社、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理念,继续做好科技入社工作。目前,技术人员与合作社已经签订了入社协议,29个项目已在推进中,同时继续落实专业农民培训。
3、不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积极稳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农龄”将村级集体资产量化到人,使集体成员对集体资产的所有权和收益权按一定比例分红,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今年列入产权制度改革的六里、静华、塔庙、北管、高潮、虬桥6个村已基本完成改革。
4、着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充分发挥区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和各类职业院校的作用,强化对农村劳动力的各项技能培训,实行包括上岗培训、安全生产培训、岗位技能培训等多层次、多形式的技能培训,做到培训与就业相结合,与创业相结合。加强社会保障和劳动维权,解决非农就业后顾之忧,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解决社会保障紧密结合,建立和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社会保障水平。
23、完成2011年度全区村庄改造计划。(责任单位:区新农村办、区发改委、区建交委、区水务局、区财政局、各有关街镇、区审计局、区监察局;督查反馈单位:区新农村办)
2011年区农村村庄改造共涉及马陆、安亭、华亭、外冈4个镇3038户农户,其中改造新建污水纳管710户、天然气入户2642户,辅以环境综合整治、道路修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绿化种植等方面的建设与改造。目前,各镇村庄改造工程已全部完成。
24、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推进撤制村(组)集体资产处置工作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责任单位:区集资办、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各街镇、区审计局、区监察局;督查反馈单位:区集资办)
2011年“三资”管理工作中的村级资产清理和“农龄”统计两项基础性工作已基本完成。菊园新区、徐行镇作为全市3个试点区域中的2个,已按要求于2011年6月底完成试点工作,下半年在全区推开,至目前已基本完成全区各镇村的“三资”监管平台建设,村级资产、经济合同、农龄等数据已陆续进入系统。目前已撤制35个村民小组,另外5个村民小组的撤制正在审批程序中,资产处置也在进行中。目前,全区6个村已实施了村级经济改制工作,分别是菊园六里村、安亭塔庙村、嘉定新城(马陆)北管村、嘉定工业区虬桥村,江桥高潮村和南翔静华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