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3、教学队伍情况
3-1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师)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职称
| 学科专业
|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 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
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
3-3
教学改
革与教
学研究
|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
3-4
师资
培养
|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4、课程描述
4-2 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
|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
4-2-4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
4-2 实践(验)课教学内容
|
4-2-1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
4-2-2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
4-2-3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
4-2-4考核内容与方法
|
4-2-5创新与特点
|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
4-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