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一是政策还不完善。部分政策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部分特殊人群因政策空白游离在社会保险范围之外。社会保险统筹层次不高,不同制度间、区域间社保制度的不统一,各种制度衔接、并轨机制还不完善,企业退休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差距过大。二是社会保险覆盖面还不大。民营、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扩面难度加大,部分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无法承担逐步提高的缴费标准。三是社保基金面临的支付压力越来越大。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基金承载着巨大支付压力。四是社保管理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管理不规范、服务不到位的问题仍然存在,基层社会保险工作平台尚不健全。
3、劳动关系矛盾仍然比较突出。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和经济结构调整进程加快,以及经济成分多元化和就业形式多样化,劳动关系将更趋复杂化,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还存在一些历史遗留的劳动关系问题有待解决。非公有制尤其是中小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较低,履行情况和依法用工情况不十分理想,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超时加班等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现象比较严重。工资分配关系不合理的矛盾日益尖锐,部分企业普通职工尤其是竞争性行业一线劳动者工资收入工资增长缓慢。劳动争议预防和处理工作仍将面临相当大的压力。
(二)面临的机遇
“十二五”时期,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将为实现“十二五”时期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政治保证;二是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将为实现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将为实现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内在动力;四是构建“和谐宜昌”战略目标的继续深入实施,为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五是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的成绩及实践经验,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十二五”时期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思路及主要目标
(一)基本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民安所在”的思想,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努力实现城乡就业比较充分、社会保障覆盖城乡居民,促进“和谐宜昌”建设。
(二)发展任务及目标
1、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3.5万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5万人。帮助困难人员再就业5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充分就业社区、充分就业街道创建达标率逐年提高。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开展各类就业培训18万人,其中,再就业培训5万人,就业前培训3万人,农村劳动力培训8万人,创业培训2万人,劳动者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
2、社会保障更加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不同人群社会保险制度衔接机制建设有突破性进展。“十二五”期末,全市城镇职工(居民)社保参保达362万人次,其中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91万人、139万人(职工医保82.5万人、居民医保56.5万人)、47.3万人、47.8万人、36.9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地域覆盖,参保率达75%以上。各项社保待遇水平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