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综合改革扎实稳步推进,服务效率明显提高。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核心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积极推进,全面实施了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补偿机制等综合改革,推行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及居民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的绩效考核机制,服务效率有了明显提高。2011年全省对村医的政府补助标准统一提高到8000元,新增学历补贴和水电暖补贴各1000元,夯实了“网底”功能。基层初步建立了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新机制。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稳中求进,改革取得积极突破。西宁市、格尔木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围绕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进行积极探索,体制机制性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14个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实施了全面取消以药补医、人员总量核定、人事分配制度、建立经费补偿机制等10个方面的综合改革;公立医院便民利民惠民措施全面推开,多元化办医取得进展。
基层人才培养培训力度加大,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启动实施了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人才培养规划,大规模培训县乡村卫生人员,三年共培训1.6万人次。实施免费培养全科医生规划,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充本科医学人才。设立了专项人才奖励基金,对基层骨干、优秀人才予以奖励。加强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有效提高了卫生服务能力。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体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集中暴露,改革面临的困难增多,难度明显加大。
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全省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设施、设备建设达标率较低,城乡和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占全省总人口64%的农牧区只拥有38%的卫生资源,每千名农牧民拥有病床仅为0.75张。卫生服务水平特别是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高,与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依然突出。
机制改革仍需深化。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基本药物制度还需巩固完善,基层综合改革成果有待进一步巩固提高,公立医院改革需要深化拓展,发展新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推进社会办医仍需加大力度。
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卫生人才队伍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依然突出,缺乏学科带头人、医疗技术骨干、全科医生。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和村医获得执业医师资格的比例仅占43.5%和12%,人才队伍素质不高,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我省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
信息化建设水平低。我省卫生信息化建设起步晚、起点低,卫生综合管理、医院信息系统、药物监测、医保信息平台等相对分散,未实现有效整合,区域性及医疗卫生各领域内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缺乏顶层设计,技术标准不统一,难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互联互通。
医疗产业发展不足。全省非基本医疗服务发展缓慢,社会办医只占医疗资源的6.77%,总量小,比重轻,份额低,未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缺乏与医疗服务密切联系的老龄服务、残疾人服务、特需护理等,不能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需求。
第二章 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为宗旨,以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为主线,以全民医保建设、基本药物制度巩固和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以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为基本路径,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物供应以及监管体制等领域综合改革,实现从打好基础向提升质量、从制度建设向健全完善、从试点探索向全面推进转变。增强全民医保的基础性作用,形成人民群众“病有所医”的制度保障,强化医疗服务的公益性,提高医药卫生体制的运行效率,优化卫生资源配置,重构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断提高全省人民健康水平,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