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金华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前教育提档升级,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高中教育多样发展,提高职业教育专业水平,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调整特殊教育结构布局,完善继续教育体系建设,打造浙中教育品牌,全面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提升教育服务浙中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促进学前教育提档升级
用3年左右时间,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初步普及学前教育,提升学前教育整体水平,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
完善办园管理体制。健全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部门分工合作的学前教育管理体系,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机制。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各级政府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园,到2015年,每个乡镇至少建成一所达到合格标准的中心幼儿园。在等级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的人数比例达到85%,切实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完善学前教育布局。落实城市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根据居住区规划和居住人口规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套建设幼儿园。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要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实施金华市实验幼儿园迁建工程。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将农村学前教育纳入农村公共事业和新农村建设规划。
提高保教质量。尊重学前儿童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加强幼儿教师培养,逐步增加幼儿园教师事业编制数量,实行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加大幼儿教师培训力度,到2015年,全市幼儿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8%以上。
(二)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保障机制,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到2012年确保实现市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
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在有条件的县(市、区)和学校逐步推行小班化教学,班额控制在小学每班35人、初中每班40人以内。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全面完成标准化学校建设、校舍安全工程和实验室标准化工程,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继续推广“名校集团化”、“城乡学校共同体”、乡(镇)中心校等经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加强教育技术装备,提高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普及和应用现代教育信息化水平。完善招生政策,全面落实公办学校实行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就近入学,继续实行将省一级重点中学指令性招生计划85%的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并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做到逐年提高。
保障困难群体公平接受义务教育。坚持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招收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加强民工子女学校建设和管理,逐步将民工子女学校纳入财政保障范畴,提升民工子女学校办学水平。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子女。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确保每个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辍学。
(三)推动高中教育多样发展
按照“减总量、调结构、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思路,优化普通高中课程设置,适当减少必修内容,增加学生学习选择性,实施高中课程多样性建设计划。
按照“强化特色、创新模式、多元发展、提高质量”的方针,引导普通高中科学定位,争创特色,努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增强普通高中办学活力。把职业教育的相关教学内容作为选修课程,适当引入普通高中教育,充分利用职业教育学校实训基地和师资,培养普通高中学生职业技能,探索融合职业教育的综合高中发展模式。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扩大高中学生国际交流的渠道,拓展高中学生的国际视野,稳步推进高中教育的国际化。
创新培养模式,加强特色高中建设,推进普通高中开设选修课,逐步推广学分制。开展省优质特色普通高中评估,支持高中学校立足自身传统和优势,开设特色课程,开展特色教育教学活动,建设一批科技、艺术、体育、外语等特色高中。总结和推广高中特色办学经验,发挥优质高中在特色办学中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四)提高职业教育专业水平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积极探索职业学校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设置调整联动机制,逐步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区域专业结构体系。
围绕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经济发展要求,加强职业教育资源要素统筹、整合,优化学校布局,走综合化和专门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全市中等职业学校调整到35所以内,形成全市专业建设一盘棋。加强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统筹,加大高规格人才培养力度。
强化办学特色,争创国家级、省级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和国家级优质特色学校。建设一批职业教育示范专业群和特色专业。全市建成10所省级以上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其中争取建成4所以上国家级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所以上国家级优质特色学校。每个县(市)建设1个以上国家级或省级实训基地,形成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五大专业职教集团,每年向社会输送2.5万名以上技能型应用人才。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加大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将中等职业教育生均公用经费逐步提高到普通高中的1.5倍以上,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实训设备和专业建设专项经费,按生均安排一定数量的实训经费。鼓励社会各界支持职业教育,企业每年须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2%-2.5%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用于企业职工培训。
(五)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
逐步建成高等教育强市。建立健全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机制,加强高校与企业行业的合作,增强学科专业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到201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6%以上,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全日制在校生达8万人以上。高等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