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金华市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金政发〔2012〕1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金华市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市政府第1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二○一二年一月十九日
金华市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为加快推进我市气象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水平,增强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浙江省气象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订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十一五”气象事业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事业整体水平显著提高,为我市气象防灾减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气象防灾减灾取得新进展。大力推进“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建成人影作业队伍4支,协调确定作业点6个,全市16个乡镇通过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建成防灾减灾示范乡镇9个,建立了覆盖全市、遍及城乡的气象协理员、联络员、信息员队伍。发布《金华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覆盖市、县两级的气象灾害政府专项预案体系初步建立。切实加强气象监测预报和预警服务,有效地应对了“罗莎”强台风、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等重大气象灾害,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轻了可能出现的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因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数及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
气象服务综合效益明显提高。气象服务从常规天气预报向气象灾害预警、气象灾害评估和专业专项气象服务延伸,重大活动气象保障、突发公共事件气象保障等服务得到明显加强。气象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气象服务内容和产品增加到6大类100多种。初步构建了以社会媒体、短信、声讯、网站、报纸专栏以及13套电视气象节目、168块电子显示屏等组成的气象信息传播体系,公共气象服务向基层和农村延伸,气象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为新农村、浙中城市群建设提供良好的气象保障和服务。
气象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初步建成了由新一代天气雷达、自动气象站网和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接收系统为主体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气象监测的空间密度平均缩小到9公里,时间密度缩小到10分钟。短时临近预警和短中期天气预报等业务系统日益完善,城市晴雨预报时效延长到了7天,24小时预报准确率平均提高5%。气象数据计算和处理能力得到明显加强,技术装备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各种气象设备正常运行率和气象资料传输的可靠性、及时率得到有效提高。
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积极推进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立了暴雨灾害实验室,“数值预报产品释用”、“精细指导预报方法”、“市县一体化业务平台”等成果投入业务使用。人才强局战略深入推进,初步建立一支高学历、高职称和高素质的专业骨干队伍,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上升到54.7%,高级职称人员比例达到13.9%。
气象社会管理职能得到加强。颁布实施《金华市气象管理实施办法》、《金华市雷电灾害防御和应急实施办法》。气象社会管理职能得到加强,防雷安全工作纳入当地“平安市县”考核,完成全市770所中小学防雷隐患的排查,开展防雷减灾示范村和农村防雷示范工程建设;气象行政审批纳入服务中心集中受理、规范服务;成立市、县两级气象执法机构,依法对气象信息传播、防雷安全和施放气球等社会气象活动开展规范管理。
与政府和社会公众对气象服务的要求和期望相比,与金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现状相比,我市气象工作仍然存在着差距和不足: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依然不足,易灾地区存在监测盲区,气象预测预报准确率和精细程度还不能满足防灾减灾需求;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机制不健全,农村和基层存在明显不均衡,公共气象服务手段和能力尚不能满足为农服务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气象科技创新和基层队伍建设与气象事业科技型定位和公共气象服务职责不相适应,应对气候变化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科技支撑能力相对薄弱;气象社会管理基础尚未完全建立,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有待完善,防雷设施检验检测能力较弱,防雷安全社会监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