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强化各级政府的公共卫生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完善公共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作,落实属地化管理。积极引导和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提高居民健康自我管理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公共卫生的良好氛围。
2、聚焦热点,惠民利民。密切关注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公共卫生热点问题和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探索和推广经济、有效、适宜的疾病干预措施,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保障居民身心健康。
3、科学发展,提升内涵。围绕区域重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广泛开展国际、国内的交流合作,依托高校技术人才,深化专业卫生机构科研工作,加强数据分析和利用,以科研带动公共卫生人才学科建设,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内涵。
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疾病监测预警,推进疾病综合防治,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慢性病等重大疾病。坚持常态长效和应急处置管理相结合,做到常态时有序管理,满足日常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应急时迅速调度资源,有效处置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5、完善模式,提高效能。以卫生信息化为抓手,以家庭医生制服务为平台,完善“三位一体”的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全面实施公共卫生绩效考核,建立科学的公共卫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效能。
三、主要任务
(一)以学科发展为抓手,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强化新一轮医学学科建设计划,紧密结合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加快公共卫生学科建设。深化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高校合作,整合高校优质人才学科资源,提升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内涵建设,促进公共卫生学科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区域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能级。
以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为契机,有效整合社区卫生资源,进一步完善全科医师队伍,加强全科医师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能力培训,充实公共卫生人才队伍。深化中荷、中英社区卫生保健培训项目合作,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技术能力。进一步规范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岗位聘用,完善岗位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效率。
(二)以区域卫生信息为平台,完善居民健康管理体系
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从单纯防病向健康综合管理模式转变。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以卫生信息平台为支撑,通过健康管理信息数据多点实时采集和资源共享,优化健康服务,逐步形成“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连续、动态、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模式。继续完善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学校卫生、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精神卫生防治和老年护理等信息模块建设,构建覆盖全区公共卫生专业站所、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和农村卫生服务机构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