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策略措施。
(1)加强社会保障的法制建设。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地方规范性文件,为妇女普遍享有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提供政策保障。
(2)形成覆盖城乡妇女的生育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制度,提高生育保险参保率。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城镇未从业妇女生育保障水平。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农村妇女的生育保障水平。
(3)提高妇女的医疗保障水平。将参保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门诊医疗费以及城镇未从业妇女和农村妇女孕产期保健及生育费用纳入医疗保险。
(4)完善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制度。加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提高妇女养老保险参保率。
(5)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继续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切实保障女性职业者的失业保险合法权益。
(6)保障就业妇女的工伤保险合法权益。到2020年,实现有劳动关系的女性劳动者全部参加工伤保险的目标,并确保各项工伤保险待遇的落实。
(7)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对城乡妇女儿童困难家庭救助力度。建立特困群体生活补贴与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联动机制,适时发放临时价格补贴,确保城乡妇女儿童困难家庭的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
(8)建立养老社会服务体系,保障老龄妇女得到必要的照料和关怀。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高社区的养老照护能力和服务水平。
(9)为残疾妇女提供社会保障。多渠道保障贫困残疾妇女的基本生活。加强残疾人福利机构和康复服务机构建设,市、县普遍建立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推进残疾妇女社区康复。
(六)妇女与环境。
1.主要目标。
(1)完善传媒领域的性别平等监管机制,消除大众传媒中对妇女的性别歧视、忽视和成见。
(2)满足不同阶层妇女的精神文化需求。
(3)建立平等、文明、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
(4)50%以上的县市区各建设1所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5)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例提高到85%以上,饮水安全普及率提高到90%以上,降低水污染对妇女健康的危害。
(6)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85%以上。城镇公共厕所男女厕位比例与实际需求相适应。
(7)扩大农村清洁能源覆盖面,提高农村妇女生活质量。全市新增农村清洁能源入户,累计普及率达到45%。
(8)改善城市环境卫生。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城市(含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
(9)加强环境保护,降低环境污染对妇女健康的危害程度。中心城区全年空气环境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超过310天,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9%,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85%,重点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小于55dB的比例≥75%。
(10)增强妇女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确保受灾妇女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
2.策略措施。
(1)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理论研究和宣传力度。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培训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教学计划和各级干部的培训规划。
(2)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传媒培训规划,监督新闻媒体和广告机构严格自律,禁止在媒体中出现贬抑、否定妇女独立人格以及将妇女商品化、庸俗化、娱乐化等性别歧视现象。支持和引导民间妇女与传媒监测网络和机构的发展。
(3)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实施市、县两级“两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工程和街道文化中心(文化站)、社区文化室设备购置工程。
(4)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弘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5)加强各级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建设。按照妇女儿童发展需要,把各类妇女儿童活动设施、场所建设纳入城市和新农村(社区)建设规划。
(6)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提高供水服务质量,保障供水水质。加强水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强化监管,保障妇女饮水安全。
(7)提高农村卫生厕所的普及程度。加强对农村卫生厕所建设的资金扶持和技术指导。将改厕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将改厕成效纳入政府年度工作考核范围,改善妇女的生活环境。
(8)加强农村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在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大力建设沼气工程,在农作物秸秆丰富地区建设秸秆(炭气联产)工程,发展集中供气。大力推广太阳能热水器,有效解决农村地区生活用热水问题。
(9)加大城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力度。到2020年,实现县县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厂)。启动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区域性小城镇垃圾填埋场建设工作。
(10)加强污染防治,改善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