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十二五”发展的战略重点,着力培育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产业、新能源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高点。到2015年,新兴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由市发改委、市科技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荆州开发区组织落实。
(三)构筑大交通,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17.建设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沪汉蓉高速铁路、荆岳铁路,积极规划建设宜荆荆城际铁路,在荆州形成铁路运输枢纽,提升铁路整体客货运能力;打造内畅外联的公路网络,按照“三横五纵”的高速布局,实现县县通高速,力争洪监高速公路、江南高速公路、仙嘉咸高速公路洪湖段、观音垱至章田寺高速公路、江陵至监利一级公路建成通车;潜江至石首高速公路、仙洪赤一级公路、荆松一级公路开工建设,到2015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22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新建288公里,达到506公里;一级公路新建234公里,达到384公里;按照“一港十区”的总体布局,打造荆州组合港,到2015年,港口年吞吐能力达到5000万吨,泊位总数541个,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70万标箱;积极推进过江通道建设,力争荆州长江二桥(荆岳铁路长江公铁两用桥)、洪湖嘉鱼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石首长江大桥、洪湖赤壁长江大桥(公铁两用)开工建设,荆州长江三桥(二广高速大桥)进入开工准备;努力争取机场迁建,“十二五”期末将荆州机场迁建纳入国家民用航空发展规划。由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荆州开发区组织落实。
18.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加快推进荆南四河堤防加固,荆江大堤综合整治,长江连江支堤沮漳河堤防加固,支民堤整险加固,汉江中下游防洪工程建设(东荆河),荆江河段河势控制应急整治,荆江、洪湖分蓄洪区建设,中小河流综合整治,大中闸门改造,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完成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全面启动中小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全市改善除涝面积163万亩,力争除涝能力达到十年一遇水平。建设重点水源工程,灌溉保证率达到90%的标准;大力推进观音寺、何王庙、西门渊、监利隔北、洪湖隔北、洈水、太湖港、颜家台、监利一弓堤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169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5万亩,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总耕地面积的95%。全面解决265万人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加强水土保持力度,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07平方公里。加强长湖水源地建设,加快推进农村河网和水环境治理。水利血防,按照“疫区优先治水,治水优先灭螺”的方针,重点加强河流综合治理、安全饮水、灌溉排涝与灭螺措施结合的水利血防工程。由市水利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荆州开发区组织落实。
19.增强能源保障能力。“十二五”期间,力争华电江陵发电厂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支撑荆州电网安全运行和平稳供电;建设国电长源荆州热电厂二期工程,满足荆州中心城区“冬暖夏凉”的工程需求。积极推进松滋核电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早日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认真进行资源论证,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支持凯迪江陵、松滋生物质电厂等秸秆发电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加快农村配网建设,积极推进第二轮农网改造,提升电力保障能力。多渠道保障能源供给,探索发展地热资源、太阳能等,积极推进农村沼气建设、沼气发电和垃圾发电项目建设,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4%。由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荆州开发区组织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