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积极鼓励引进与各园区主要产业对接的项目,形成循环产业链。投资项目经区相关部门认定属于闵行区产业链对接项目的,自投产之日起三年内对科技研发、自主创新、节能减排、促进就业等以项目化形式实行财政扶持。
(3)推动工业园区编制并实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按照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模式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改造,形成园区内资源、能源的梯级利用和循环流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终端废弃物排放,推进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
(4)积极推进区内工业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努力培育、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对列入国家、市循环经济试点的企业,经验收合格的,给予奖励。
(5)加强组织培训。由园区人员对园区内企业进行循环经济基础理论培训,使循环经济观念深入人心。组织编写循环经济培训教材,对园区有关人员进行循环经济基础理论培训。
(6)主要工业园区的任务与措施
莘庄工业区:环链完善,低碳发展
莘庄工业区为市级工业园区中第一家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园区,“十二五”期间主要任务是:优化产业结构,限制与淘汰园区内部生态效率低的行业;建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实现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优化能源利用结构,促进园区低碳经济发展;建立低碳专项资金,通过财政奖励企业进行低碳技术改造。
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腾笼换鸟,强化集群
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五”期间力争创建成为国家生态工业园区,主要任务是:园区层面,落实用地控制指标,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回购效益欠佳企业土地,供给效益优秀企业使用;企业层面,节约办公生活占地,推进零土地开发模式。加快优势企业集群,促进生态制造集聚;改进能源结构,推动制造过程低碳化。开展企业集群区域蒸汽共享、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太阳能照明示范等,倡导节能意识,推进局部区域集中供热,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基础设施共享,重点行业突破
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十二五”期间启动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主要任务是:实施水系统集成及节水工程,鼓励企业中水回用和跨企业废水循环利用;实施能源集成,根据园区建设进程和园区企业需求,及时建设集中供热基础设施;引进电子废物拆卸和循环利用企业,规范电子废物的处理处置过程;深入推进园区生态设计与绿色招商,加强对新入园项目的环保管理、循环经济试点和示范和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
吴泾工业基地:清洁生产,产业升级
吴泾工业基地内主要企业隶属华谊集团,“十二五”期间加快产业转型,建设成为清洁能源、新材料创新基地、科研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主要任务包括:发展绿色精细化工,调整现有产品结构,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加强吴泾工业基地与上海化工区之间的产业链接;全面开展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和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开展清洁能源与新材料创新研究,推进企业节能审计,鼓励企业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开发节水工艺和技术,开展废水的回用和再用。
紫竹科学园区:绿色研发,虚拟园区
紫竹园区与莘庄工业区、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共同建设信息、技术交流平台,逐步实现物流系统、静脉产业和技术信息的共享,构建虚拟型生态工业园区。主要任务包括:实施绿色招商制度,积极引入可再生能源技术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研究企业;开展绿色研发培训,鼓励企业绿色研发;建立分布式供能系统;新建厂房屋顶规划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增加绿色建筑面积;以研发中心技术服务为媒介,联合莘庄工业区等其他园区共同打造企业绿色研发和资源节约等信息交流的网上平台。
4、在全区层面上建设循环产业
(1)加强组织培训。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编写循环经济培训教材,对相关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循环经济理念深入人心,引导企业建立循环型企业,工业园区进行生态化改造或建立生态工业园。
(2)政府建立信息集成共享系统,为企业间的产品流、废物流、能量流、技术流、信息流交换提供信息平台,信息平台不仅可以建立在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企业双方的联系,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而且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宣传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的绿色技术和循环经济管理理念,供其他企业或园区学习。政府建立的信息集成系统可以帮助闵行区内的所有企业构成一个更大范围的工业生态系统。
(3)示范企业评选。每年评选区内清洁生产示范企业5家,节能示范企业5家,节水示范企业5家,生态示范园区1家;搭建企业间学习交流平台,为闵行区内其他企业或园区的循环经济发展起到引导示范作用。设立鼓励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资金,对示范企业或园区进行奖励,鼓励企业和园区发展循环经济。
(二)循环型服务业规划
1、规划目标
调整闵行区产业结构,增加服务业比重,至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提高至42%左右。加快循环型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发展以会展业、物流业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扎实推进虹桥商务区低碳实践商务区建设,实现现代服务业平稳快速发展,使之既实现自身循环发展,又服务于一、二产业,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2、循环型服务业发展规划措施
(1)积极参与虹桥低碳商务区建设
在虹桥商务区规划、开发、建设、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努力贯彻低碳发展理念,积极推进清洁能源、节能材料、减排技术的广泛应用,打造低碳商务区,探索试验高度城市化地区和服务业集聚区的低碳发展模式。以点带面推动闵行区其它商务区的低碳发展。
(2)现代会展业
依托虹桥枢纽地区综合会展中心项目,积极推进虹桥地区会展业的发展,通过政府创建信息平台,组织虹桥会展企业整体促销,宣传推广虹桥展览的各种优势。鼓励会展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在会展过程中降低成本、节约资源、提高效率,推广虚拟展览。发挥会展企业对区内一、二产业及社会循环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每年组织两次循环经济相关的展览周,展示闵行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成果及国内外最新的循环经济相关技术,邀请闵行区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参展,为一、二产业创造商业契机,同时向社会推广循环经济。对闵行区参展企业实行费用优惠。
(3)现代物流业
继续推进现代物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规范物流环境管理,减少物流运输中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鼓励绿色物流,持续推行包装材料回用和再生利用。
(4)消费性服务业
继续在宾馆、饭店、商场、医院推广节能、节水及环境保护相关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减少全区宾馆饭店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量。在获得“绿色”称号的宾馆、饭店、超市推广区内生态农业基地所生产的“无公害农产品”的销售,对具有“绿色”称号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给予具有“绿色”称号的宾馆、饭店、商业中心、学校、医院适当的优惠,促使这些单位的绿地及花园使用有机垃圾处置厂生产的有机肥。考虑将有机肥的使用作为评定“绿色”称号的一项评价标准。
发展循环型房地产业,要求房地产企业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在建筑物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合理利用资源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妥善处理建筑废弃物,并提高对其的资源化利用。
(5)文化服务业
推进文化服务业发展循环经济,在体育休闲等行业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以热带风暴水上乐园和银七星滑雪场为试点,推动体育休闲设施的节能和节水工作。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促进旅游产业同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以苏州河水上旅游串联生态休闲农业景点;以“文化”为核心,发展文化公园、七宝千年古镇和上海交大七宝校区的古镇游、高校游。
(三)循环型农业规划
1、循环型农业发展目标
全面推进闵行区循环型农业建设,积极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推动生态观光服务型农业的发展。推进标准化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场改造、建设,关闭全部散养畜禽养殖户,完成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建设,推进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生态示范工程建设。大力扶持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等循环型农业生产基地的发展,并在全区广泛推广。积极推动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至2015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由50%提高到10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化肥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达到95%以上。推广有机肥及生物农药的使用,至2015年农田化肥施用强度低于510公斤/公顷,农药低于520克/亩。
2、循环型农业发展规划措施
(1)发展生态农业
推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扩展原有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并设立一批试点采用“种养结合”的方式,以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积极推进浦江生态精品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对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生产的农产品授予“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志,扩大其在市场的影响力度,制定优惠政策,促使绿色宾馆优先考虑采购“无公害农产品”。
(2)发展苗木花卉特色农业
推进生态苗木花卉试点基地精品化、标准化,推广有机肥与适量化肥结合的模式,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推动生态苗木花卉试点基地积极开展与区内高级餐饮企业、会展业等服务性行业的合作;发展苗木花卉基地的旅游观光功能,与环境保护宣传相结合,打造具有休闲、环保特色的苗木花卉基地。
(3)开展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回收利用
在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对畜禽排泄物进行干湿分离,建设一个规模化的有机肥加工厂,对粪便进行收集,制成有机肥;就近建设尿液储存池,将所收集的尿液进行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燃料、沼液作为湿肥。将所得产品施用于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有机肥的施用可改善土壤的肥力,沼液的施用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对农产品加工企业产生的废弃物进行集中处理利用。
(4)发展生态观光服务型农业
继续推进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的观光服务型农业,加强农业与服务业的合作,发展多种形式的生态观光服务农业,扩建原有生态稻米培育示范园,力争“十二五”建设完成召楼老街旅游休闲农业项目,积极规划黄浦江沿线景观农业带、生态精品农业产业园等项目,抓紧建设苏州河生态休闲农业园及梅陇生态农业观光园等项目。促进旅游产业同农业的融合发展,以苏州河水上旅游串联生态休闲农业景点。
(5)加强生态农业的宣传
在全区大力开展生态农业的宣传,向农业经营者普及生态农业相关技术知识。采取奖励和补贴等激励措施,推动农业企业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和GAP认证(良好农业规范)认证,至2015年,争取全区70%的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等相关认证。大力推进废弃农产品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采用生态农业技术的经营者予以一定的指导及补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