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强三级医疗机构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建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继续扶持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分院、上海华东医院闵行门诊部的发展,完善综合及专科兼有、与闵行区城市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三级医疗机构网络,实现区内居民1小时能到达三级医院的目标。将三级医院建设为区域医疗、急救、科研、教育中心,重视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发挥其对区域医疗中心技术、人才、设备方面的扶持作用。
以附属医院建设为平台,加强市五医院和区中心医院两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以三级医院晋升评审为抓手,加快硬件设施改造,合理核定床位和人员配置,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以服务病人为导向,逐步开展预约诊疗服务。构建以市五医院和区中心医院为核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两大区域医疗联合体,明确体制框架、责任框架、技术框架、经济框架和组织框架,促进医疗资源合理流动。
3、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调整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规划布局,每新增5-10万居住人口,增设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3-5个居委会或1-2万人口设立1家服务站,每个中心村设置1家卫生室,偏远地区的一般村设置1家卫生室。加快新虹街道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分中心的建设。建设上海市级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医学院校教学医院,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继续加强村卫生室建设,改善布局,提高设施水平,进一步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
完善社区卫生运行管理机制。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医保总额预付、公共卫生经费项目化管理机制,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聘用和绩效考核制度、团队长风险责任制、全科医生星级评审制度和社区全科团队顾问制度。深入开展全科医师培养,完善区域卫生人才梯队。加快镇村一体化管理,强化村卫生室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职能。
建立家庭医生制度。社区全科医师与家庭签约,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及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为签约家庭提供连续性、综合性、人性化全程服务,形成更加紧密的服务关系,使全科医师担负起健康“守门人”职责,促进新型医患关系的形成。
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切实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继续以居民个人电子健康档案(eHR)为核心,深化慢性病管理,突出肿瘤社区防治工作,形成适合闵行区实际的肿瘤防治工作模式。发展3G技术和平台,加快社区卫生信息研发,推进闵行健康门户网站建设,拓展健康网上服务项目。
4、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成立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加快建设包括区中医医院、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龙华医院中医门诊部、综合性医院中医科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在内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开展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达标创建、综合性医院中医科中药房标准化建设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室标准化建设。
加快区中医医院建设。利用上海中医药大学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发展中医特色专科和针灸理疗特色专科,规划增加床位到400张,形成中医医疗、科研、教学中心。继续深化中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坚持政府主导,吸收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委托上海中医药大学和龙华医院参与管理,落实投资与运行相分离的管理体制。
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及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中医药提供技术、人才、设备等方面的扶持。在区中医医院、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和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网络,加强区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和传染病中医药防治工作,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
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中医药优秀人才,依托上海中医药大学,培养一批自觉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指导实践、临床与科研紧密结合的中医药优秀人才。启动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计划,形成能够开展中西医结合应用和临床研究的高水平团队。加快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和技术骨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类别全科医师人员占全科医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20%,同时加强社区全科医师的中医培训,开展社区基层医务人员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全员培训,鼓励乡村医生参加中医大专学历教育。
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投入和管理机制。政府卫生投入适度向中医药事业倾斜,进一步完善公立中医医疗机构财政补偿机制,扶持中医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大力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建设中医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5、建立完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
建立由区老年护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护理病房、家庭护理、社区照护机构组成,提供机构护理、社区护理、居家护理等多种形式服务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
加强闵行区老年护理院建设。为满足区域老年护理需求,加快推进闵行区老年护理院建设,将吴泾医院建成集老年人医疗、护理、康复、科研、培训为一体的区域老年护理医院,设置床位250张。引入华东医院老年医学优势学科和人才,带动吴泾医院发展,加快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老年护理医院为区域内老年人提供有效、经济、方便的住院护理服务和适宜的基本医疗诊治服务,与区域医疗中心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理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护理病房功能定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护理病房以收治高龄、患有慢性疾病,在医疗中心明确诊断并基本控制病情的恢复期老年患者,提供疾病恢复期的医疗和护理服务,并与区域医疗中心、养老服务机构建立转介制度,使不同阶段的老年人能有合适的照护场所。
建立以居家照护为主的新型社区老年护理模式。采取家庭护理和社区照护的方式,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照护和日间护理中心等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基础护理、康复指导、日间照护、临终看护、生活照料等服务。
鼓励老年护理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建立家庭病床和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技术支持等方式,为居家生活或在养老机构生活且需要短期医疗护理服务的老人提供服务。
6、发展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构建覆盖全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兼容医疗康复和康复训练,区域康复中心与各社区康复站点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医疗康复服务体系。
加强二级综合性医疗机构康复科建设,巩固其“康复医学中心”地位。康复科要加强与医院其它临床科室的合作,提供临床早期康复服务。充分利用综合性医疗机构的业务和技术优势,开展康复科研工作和康复知识培训,指导康复医院及社区康复站点开展工作。
在颛桥地区新建1所康复医院,规划设置床位200张,主要接收急性后期、病情稳定、符合治疗床位出院指征、康复前景良好的病人。配备康复医疗设备及康复训练器械,作为区域医疗康复基地,以医疗康复、住院康复为主,同时接收由康复医学中心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诊的、诊断和康复计划明确的病人到院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