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闵行区卫生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闵府发[2011]35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莘庄工业区管委会,区政府各委、办、局:
《闵行区卫生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二○一一年十月十九日
闵行区卫生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期间,是闵行区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闵行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提升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闵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上海市卫生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推进闵行区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卫生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闵行区的卫生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并举,硬件建设和内涵提升并举,以完善区域卫生规划、强化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体制机制改革、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加快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开展世博卫生保障为重点,全面促进我区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区卫生事业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综合反映居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稳步提高。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十一五”期末,全区完成门急诊1087.35万人次,同比“十五”期末增长109.52%;出院病人8.74万人次,增长46.64%;手术2.69万人次,增长61.07%;业务总收入23.57亿元,增长109.88%。本区户籍人口期望寿命达到82.72岁,比“十五”期末增加1.63岁;婴儿死亡率2.80‰,下降17.40%;孕产妇责任性死亡继续保持零死亡记录。
(二)主要成就
1、区域卫生资源配置优化,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引入优质三级医疗机构资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华东医院门诊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分院建成并投入使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南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已开工建设,适应上海经济发展和国际化进程需要、定位于发展高端医疗的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项目立项规划建设中。
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完成区中心医院二期扩建、市五医院门急诊改扩建、吴泾医院改扩建工作。继续依托高校优势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市五医院成为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区中心医院纳入交大教学医院和市医高专附属医院,并成为上海市急救创伤中心,2所医院均申报三级综合性医院等级评审,市五医院通过评审晋升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建成12所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和102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形成分布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专科及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加快区肿瘤医院、区牙防所建设,完善流动孕产妇分娩点。委托社会资本兴办区中医医院,发展区域中医药服务网络。引入上海道培医院等特色民营医院,满足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需求。
2、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世博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有效落实
制定并实施两轮《闵行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区疾控中心、区卫生监督所、区妇幼保健院、区精神卫生中心、区医疗急救站的迁建。积极创新,深入开展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合作共建区疾控中心工作,全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显著提升。完善卫生监督信息公示制度和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卫生稽查,提高卫生执法水平。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深化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区中心医院合作共建工作,拓展妇幼保健服务内涵,深化孕产妇系统管理。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和管理政策。实施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按项目拨款办法,根据工作数量、质量考核结果分配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效率和水平。不断完善艾滋病防治、结核病防治、慢性病防治、肿瘤防治、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牙病防治模式,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不断加强应急体系建设,组建应急队伍,制定各类应急预案。健全传染病医疗救治网络,开展医疗机构传染病门诊及发热排查室的规范化建设,加强二级甲等以上综合性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在防控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疫情,抗击汶川地震灾害、对口援建都江堰等重大公共卫生工作中,出色完成任务。
3、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基层卫生服务功能显著加强
启动第二轮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制定实施《闵行区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实施意见》,以信息化为核心,转变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完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建设。按照人口分布情况,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站点,将村卫生室纳入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建设范畴,乡村医生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加快全科医师队伍建设,组建全科服务团队,划定全科服务团队责任区,实行约定服务和家庭健康责任制。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逐步加大政府对社区卫生投入,规范社区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的项目化质量考核。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务收支两条线和医疗保险基金预算包干预付制管理。实施社区门诊费用减免和基本药品零差率,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改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收入分配制度,实行院长职级绩效工资、团队长风险管理、全科医生星级评审等制度。逐步建立卫生全行业管理,将吴泾氯碱总厂及江川汽轮机厂等企业医务室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统一管理。以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eHR)为核心,构建区域卫生信息网络,2008年成为卫生部应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试点区,通过双卡制管理,提高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
“十一五”期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人次占全区总门急诊人次的比例达到61%,户籍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0.31%,高血压管理管理率从20.75%上升到100%,糖尿病管理率从36.66%上升到87.51%,肿瘤早发现率提高到32.76%。
4、加强学科人才建设,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加快人才建设。积极开展与高校共建工作,推动人才培养,市五医院开设硕士培养点6个、博士培养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区中心医院与瑞金集团共享共建,借力发展,目前共有硕士、博士生导师9名,在读研究生75名。“十一五”期末,全区执业医师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71.51%,其中硕士以上比重为13.39%,执业护士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57.60%,专业技术人员高、中级职称比例分别达到7.73%和40.50%。推进中荷社区卫生项目和全科医师培养计划,全科医师达到249人,为“十五”期末的2.7倍。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学历层次上移,本科及以上人员占到50%以上,同时公共卫生青年人才培养力度加大,2人入选市卫生局公共卫生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5人入选市疾控中心公共卫生“小百人”培养计划。高层次人才建设得到加强,共有16名高级知识分子被纳入闵行区领军人才培养计划,4名高级知识分子被纳入闵行区拔尖人才培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