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闵行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闵府发[2011]31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莘庄工业区管委会,区政府各委、办、局:
《闵行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二○一一年十月十一日
闵行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十一五”回顾
1、主要成效
“十一五”以来,闵行区以深入推进国家生态区建设为目标,以滚动实施第三、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为载体,切实围绕污染减排、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循环经济建设等核心工作,持续推进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全区环境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污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建设品质及生态文明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改善,基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既定目标。
(1)环保投入持续增加,环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依托“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滚动实施,2000年以来,闵行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投入连续十年保持增加态势,环保投资指数年均超过3%,最高达到3.55%,“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达到188.86亿元。全区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日益完善,覆盖了各镇(街道)及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处理率由“十五”期末的72%提高到82.5%;区级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系统达到全覆盖,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十五”期末的78%提高到98%,医疗废物、危险废物得到集中安全处置;集中供热设施不断普及,全区居民燃气化率达到100%,莘庄工业区和吴泾工业区集中供热设施覆盖能力超过50%。
(2)减排措施落实到位,污染排放总量持续下降
通过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行动计划和吴泾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试点、大力推进燃煤锅炉脱硫改造、清洁能源替代和截污纳管等结构减排、管理减排及工程减排措施,有力推动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持续下降,实现了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截至2010年底,全区非电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十五”末削减3253吨,削减幅度达到20%;1283家污染源单位完成截污纳管改造,污水处理厂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控制在500吨左右,新增工业企业污水全部纳入市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全面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
(3)环境综合整治取得突破,区域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以“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加快推进了面上及重点地区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全区共完成2900条段河道综合整治,村宅河道整治率达到95%,基本消除黑臭现象;拆除或清洁能源替代燃煤锅炉50余台,全面实施堆场码头、建筑工地规范化整治,全区累计建成基本无燃煤区70.9平方公里、扬尘污染控制区60.6平方公里,实现了外环线以内全覆盖。同时,加快推进饮用水源保护区整治,关闭搬迁饮用水源保护区风险企业24家,初步建立饮用水源地风险企业分级管理机制和环境安全防控体系,水源地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全面实施吴泾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累计关停企业(生产线)50项,完成污染治理42项,动迁居民约2500户,区域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4)生态建设持续推进,人居环境品质不断提升
以创建最适宜人居环境为目标,着力完善城市生态功能布局,进一步提升了人居环境建设的品质。全区新建绿地500多公顷,苏州河绿带全线合拢,黄浦江绿带基本贯通,基本形成以城区大型公共绿地为核心,以城郊林地为基础,以黄浦江滨江绿带为纽带,以道路河道绿化为网络的开放绿地系统,并在上海市率先开展大规模立体绿化建设,建成立体绿化30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由“十五”期末的39%提高到39.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同时,积极推进城乡人居环境一体化建设,全区9个镇中有7个镇创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并通过复验(列上海市各区县之首),马桥镇旗忠村、彭渡村分别创建成国家级、市级生态村。
(5)生态文明加快推进,公众环境意识显著提高
“十一五”期间,闵行区更加关注对公众、企业、政府等多种社会组织环境意识及行为能力的培育和提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面启动和开展了生态文明试点建设,编制完成了《闵行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明确了“1246”的生态文明建设框架;同时,依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上海市的合作框架协议,组织开展了环境友好型城区示范项目建设,获得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计划开发署等国际组织的高度认可。此外,深入推进系列生态文明共建以及绿色创建活动,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社区、企业、机关和学校,融入公众的生产、生活和消费领域,全区“绿色小区”比例达到40%以上、“绿色学校”比例达到35%以上,各级机关事业单位普遍开展了“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全社会节能环保行为得到了普及,生态文明意识显著提升。
(6)循环经济稳步推进,两型城区建设取得突破
编制完成了《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以及行动计划,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深入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建设,目前全区已形成1家国家级、3家市级、79家区级的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建设格局,试点类型覆盖了工业、农业、服务业及社会等各个领域。同时,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标,持续推进园区生态化改造和企业清洁生产,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工艺改进。全区6家保留工业园区中,莘庄工业区已成功创建成“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启动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全区有33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307家企业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数量名列全市前茅。全区工业企业生产能级及园区资源集聚化程度不断提高,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
(7)环境管理进一步强化,环保服务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依托生态区建设、“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等工作的推动,全区环境保护综合协调推进机制日趋完善并已形成常态化模式。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参与政府综合决策,先后制定出台了《闵行区招商引资产业导向环保指导意见》、《关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重点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优化发展的政策;落实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农村生态补偿等一系列环境经济激励制度;并在全市率先试行企业环境行为评价、企业环境公报以及企业环境监督员等环境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企业环境责任体系,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推进环保工作的机制正在不断丰富和加强。
(8)环境质量稳中趋好,市民对环境保护的满意度有所上升
“十一五”期间,全区地表水质在上游来水不利的条件下基本保持稳定且总体好转,氨氮、总磷等主要污染物呈逐年下降趋势,溶解氧有所上升,中心城区河道基本消除黑臭;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8年保持在85%以上且逐年上升,2010年达到92.1%;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基本达标,夜间噪声逐年下降,交通干道噪声逐年改善。先后获得“国家生态区”、“全国绿化模范城区”、“中华宝钢环境优秀奖”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并在2009年被国家环保部列为“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区”,2010年闵行区生态城区建设项目又被联合国授予“环境友好型城市示范项目”。2010年闵行区民生指标满意度调查显示,91%的居民对区域环境状况表示满意。
2、存在的问题
虽然通过“十一五”的努力,闵行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区域环境状况与城市化进程、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以及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环境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污水收集系统还存在盲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能级和污泥规范化处置有待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系统有待建立健全;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尚不均衡,农村地区以及城中村环境建设及综合治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环境风险日益突出,受规划布局和功能定位影响,部分区域居住区与工业区、市政设施交错相邻,布局性、结构性环境矛盾突出,有待进一步解决;同时,全区范围内化工、辐射、危废等环境风险企业比例较高,环境风险防控及安全保障须进一步加强。三是污染减排压力增大,在保持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削减污染排放总量难度加大,工业废水排放减量、中小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和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环境质量改善依然任重道远。四是环境管理能力相对不足,随着新型环境问题逐渐显现以及群众环境诉求的日益提高,现有的环境监管手段、能力及人员配备,已无法适应量大面广的环境监管要求,亟待进一步加强。此外,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平台作用也有待激发,汇聚多方力量的“环保统一战线”格局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十二五”发展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闵行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城市再造力度,以生态文明为指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区的攻坚阶段。国家建设生态文明、上海市以环境保护优化发展的宏观战略,以及闵行区委、区政府打造生态文明试点区,率先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自我要求,对闵行区“十二五”生态建设与环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从国家发展战略看,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将作为优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把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将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施节能减排战略,并把相关要求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家“十二五”及中长期规划,污染减排和低碳发展将是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上海市将把环境保护作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举措,在“十二五”时期后金融危机、后世博、后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在人均GDP由1万美元向更高水平迈进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促进“四个中心”的建设,加快实现“四个率先”。